新华财经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潘清)被视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力量的生物制造,正迎来产业和资本的密切关注。作为上海首支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产业基金,上海奥创先导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3日正式启动。
这支基金由道彤投资与科创板上市公司奥浦迈联合发起,采用“C(产业链主企业)+VC(专业投资机构)”双轮驱动模式,结合奥浦迈作为细胞培养基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以及道彤投资在早期医疗与合成生物领域的投资经验,通过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企业成长和产业生态构建。
发起双方23日在上海联合举行“生衍万物”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大会,启动产业基金的同时成立“生物制造产业价值伙伴”,首批联席会成员包括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道彤投资、奥浦迈、梅花生物、诺和控股、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7家机构,涵盖资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四大领域。
据介绍,“价值伙伴联席会”将围绕四个方向展开协同:资源与平台共享,建立常态化开放机制,实现设备、人才与资金对接;技术与成果转化,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应用与资本协同,推动“技术—场景—资本”的循环落地;人才与生态共育,联合培养兼具科学与产业视角的复合型人才。
奥浦迈董事长肖志华代表联合主办方表示,这是一次从“产业驱动”到“生态共建”的探索,希望用长期主义打造真正可持续的行业基础设施,助力构建国内首个创新型高端生物制造集群。
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表示,生物制造产业化是系统工程,需要“耐心资本”与“长期伙伴”的共建。“我们希望以‘轻量化、开放、协作’的方式,让科研的‘种子’找到产业的‘土壤’,让企业的需求对接资本‘活水’,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生物制造成为全球创新的新焦点。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过去几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经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2028年将成长为体量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
中国也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来自工信部的信息显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