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0月24日)算力硬件方向再度爆发,CPO概念股领涨,“光模块”三巨头齐发力,5000亿巨头中际旭创大涨超12%,再创历史新高,新易盛涨超7%,天孚通信涨超6%;寒武纪收涨超9%,再度超越茅台重夺A股“股王”宝座;PCB巨头生益电子业绩超预期,收盘20CM涨停。

算力需求迎来共振爆发期
消息面上,2025年国产算力产业正迎来供需共振的爆发期。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态势,算力国产化共识逐步形成;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与企业创新驱动下,一条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加速成型。在此背景下,政策密集加持与技术路径创新,推动产业迈向新阶段。
10月24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根基。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EFLOPS,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2%,而通用算力同期仅增长18.8%。这种增长的不均衡性凸显了AI训练与推理场景对高端算力的渴求。据预测,2025年全球AI算力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美元,中国占比38%,其中智能驾驶、工业AI、医疗影像三大场景贡献62%的算力消耗,成为拉动光模块需求的核心引擎。
中际旭创再创历史新高
中际旭创作为光模块行业龙头,股价周五大涨超12%,再创历史新高。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毛利率提升至39.96%。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自1.6T光模块的批量交付及泰国工厂产能释放。通过斥资5.86亿元研发投入重点突破CPO技术,结合海外基地规避关税壁垒的产能策略,中际旭创的全球市占率稳固在25%-30%区间,在“800G放量+1.6T起量”的过渡期形成明显交付优势。
爱建证券指出,CPO作为将网络交换芯片与光模块共封装的新型光电子集成技术,深度融合光纤通信、ASIC设计及先进封装测试技术,能通过缩短交换芯片与光引擎物理距离提升传输速度、减少损耗,优化数据交互效率。不过当前存在产品成熟度低、维护难、互联生态构建难等问题。根据Light Counting和Yole数据,CPO将从800G/1.6T端口起步,2024—2025年进入商用阶段,2027年全球端口销量或达450万片,2033年市场收入有望达26亿美元(2022—2033年CAGR为46%),国内外厂商积极布局,国外Intel、Marvell、Broadcom等有技术突破,国内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也在CPO领域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并推出量产产品。
生益电子业绩预告超预期
而PCB行业景气度也相当炸裂。巨头生益电子周五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14亿元到70.34亿元,同比增长108%到1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4亿元到11.54亿元,同比增长476%到519%。
由于该份业绩预告超预期,生益电子周五开盘股价就直奔20CM涨停。

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告显示,生益电子今年前三季度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持续巩固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因此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生益电子从事PCB(印制电路板)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应用市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详细分析下游各行业的产品特点及走势,确定了以通讯网络、计算机与服务器、汽车电子等下游市场为主的战略,兼顾部分高难度高要求的特种产品。”
主力资金抢筹这些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10月15日算力硬件反弹以来,主力资金持续抢筹其中的核心大票。
具体来看,10月15日至今,中际旭创主力净流入近60亿元,排名第一,期间上涨超40%;PCB龙头胜宏科技排名第二,主力净流入超30亿元。
立讯精密、天孚通信、工业富联、方正科技、中科曙光、新易盛等个股主力净流入在23亿元至10亿元之间不等。

浙商证券指出,2025年国产算力崛起,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态势+算力国产化共识逐步形成;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寒武纪、摩尔线程营收放量,华为公布未来3年昇腾产品规划,一条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产业链或在逐步成型。伴随机柜功率提升,电源、液冷方案升级。
“在芯片支撑短期难以提升的背景下,华为、阿里等国产厂商正通过大集群方案提升算力,持续看好光通信板块。”上述机构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