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陈佳怡)10月24日,交通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钱斌在2025外滩年会上表示,金融行业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需关注可能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模型安全等风险。金融在人工智能运用中的关键决策点,必须由人把控。

钱斌认为,中国的AI正处于一个破局时刻,在政策布局、数据和技术要素的发展、市场生态等方面具备优势,但也存在算力资源、数据资源还不够充分,模型发展仍存技术挑战,政策法规的适配性仍需加强,数字素养仍需提升等瓶颈有待突破。
钱斌介绍,交行十分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自2021年起将人工智能作为交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名片以来,该行每年科技资金投入始终保持在120亿元,占整个营收约5.4%,科技人员达到1万人,占交行总员工数10%以上。与此同时,交行也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在降成本、控风险、优体验、创价值方面努力推进相关应用。
例如,在零售信贷领域,该行应用AI模型和知识图谱开展精细化经营,在信贷准入、营销、审核端到端等开展应用,服务效率提升了3.5倍;在风险防范方面,该行应用AI技术,使得反电诈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在营运管理领域,原本网点柜台需要做人工授权的环节,通过AI授权释放了60%以上的人工生产力;在信贷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实现信贷资料自动识别,节省人工时间将近70%以上。此外,交通银行也运用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作用,比如应用人工智能在代码采纳率上已经达到35%。
金融行业是跟风险打交道的行业。钱斌说,金融需要在经营风险、平衡风险、管控风险中获取收益。因此,金融行业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必须清晰地看到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如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模型安全等风险。
“人永远要成为新技术的主人,人要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导者,成为关键决策的决策者。我们既要运用人工智能的精准判断和趋势判断,更要将人的温度、人文的考量进行有机结合。”钱斌提及,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如果严格按照财务报表来看,一些企业达到了银行催收、断贷的标准。如果严格按照人工智能规则,就必须断贷,但市场更需要金融有温度、负责任,因此当时交行采取了无还本续贷模式来更好地支持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在人工智能运用的关键决策点,必须由人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