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海岸城,这个曾见证新茶饮业态创新高光时刻的商圈,近日迎来一则令人唏嘘的消息——奈雪生活全国首店正式闭店。
南都·湾财社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原奈雪生活门店已围起施工围挡,围挡上“泡泡玛特主题店即将入驻”的海报格外醒目。这家2022年8月开业的“超级品牌试验田”,在运营三年多后悄然退场,其前身正是2018年奈雪打造的首个业态创新标杆“奈雪梦工厂”,从梦工厂到奈雪生活的迭代,这都曾被视为新茶饮探索“大店模式”的重要尝试。不过,标杆大店的黯然离场,也把茶饮行业的转型阵痛与创新挑战摆上台前。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部分门店调整形成对比的是,奈雪的国际化布局正传来新进展,其美国首店已于2025年10月在纽约法拉盛正式开业,标志着品牌开启海外市场新征程。
仓促试验?
从“现象级首店”到“悄然闭店”
回溯发展历程,奈雪生活的前身是2018年开业的“奈雪梦工厂”,彼时这家近2000平方米的门店集合了茶饮、烘焙、简餐、零售等多元业态,一度成为深圳“网红打卡地”。
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奈雪在2022年将其升级为奈雪生活,定位从“产品体验店”转向“品牌共创平台”,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汇集了16个品牌,其中包括方所全国首家臻选书店、澳咖咖啡、吱芽花艺等10家首店品牌。奈雪彼时宣称,这是一个基于“共享运营、流量互通、联合营销”的共创平台,店内所有座位、人力乃至会员体系均实现跨品牌共享,试图打造“现代都市人群的精神栖息地”。
开业当天,凭借“首店经济”效应和奈雪千万级会员流量加持,门店一度排起长队。但此前走访过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入驻品牌商家曾表示,虽然来往点茶饮的顾客也有不少,但共享流量的实际效果不及预期,分摊的运营成本不低。
对于闭店原因,奈雪官方未作出直接回应。海岸城商场客服则对南都湾财社表示,奈雪生活是租约到期之后没有续约;在问及后续奈雪是否还会在商场其他位置开店,其表示暂时还没有消息。
曾经作为“新式茶饮第一股”敲钟的奈雪,自上市之后业绩一直欠佳,除了2023年微盈利之外,其余年度均有亏损,有媒体统计奈雪上市四年累计净亏损近15亿元,近些年关店已成为奈雪的“常态”。
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关闭132家直营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共拥有1638家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直营门店有1321家,加盟门店有317家。
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行业内卷与战略摇摆
奈雪生活首店的折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新茶饮行业深度调整期的一个缩影。
当前,头部品牌正面临“规模扩张”与“单店盈利”的双重考验。一边是以奈雪、喜茶等高端茶饮,为了保持头牌门面效应,过去曾把门店开进中高档购物中心;另一边,过去定位在偏中端消费的现制茶饮品牌,如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等,如今开始不断向下、向上突围。在规模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奈雪不得不将资源向核心业务倾斜,门店优化调整也成为必然。
在群雄逐鹿的新茶饮赛道,奈雪的战略也显得有些摇摆不定。
早期,奈雪坚持全直营模式,认为直营能更好地把控产品品质和门店服务,维护高端品牌形象。但随着亏损加剧,直营模式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逐渐暴露,奈雪不得不放下“直营执念”,转而启动加盟模式,计划将加盟店下沉到直营店较少触及的中低线城市。但随即也引发市场对其品控的关注。
与此同时,奈雪在产品战略上也频繁“变脸”。为了迎合“健康消费”趋势,上半年推出“每日蔬果瓶”“蔬果酸奶昔”系列,发起“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甚至开设30家“奈雪green”轻饮轻食店,瞄准白领客群的“日常轻养”需求。但这些举措更像是跟风式的“临时抱佛脚”,而非长期的战略布局。
而从财报上来看,奈雪的两大支柱业务均陷入“双降”。这意味着奈雪希望通过多元曲线来守住基本盘的策略,还没有奏效。
而如今美国首店的落地,则展现出品牌将核心产品与中国茶文化结合、发力全球市场的新方向,据了解,纽约首店开业首周便吸引大量当地消费者排队打卡,三天营业额近8.7万美元,能否持续为品牌带来了新增长拭目以待。
新茶饮需要“精耕细作”而非“概念堆砌”
奈雪生活首店的闭店,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消费回归理性的时代,单纯依靠“首店噱头”“空间堆砌”的创新模式已难以为继。事实上,奈雪自身也在加速战略调整。
2025年以来,其将重心转向健康赛道,30家Green轻饮轻食店齐开,“每日蔬果瓶”“蔬果酸奶昔”等轻养产品成为新增长点,今年“五一”假期部分门店订单量环比激增超300%。这种“小而美”的垂直领域突破,似乎比“大而全”的生活空间更具生命力。
对于整个新茶饮行业而言,此次事件意味着业态创新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创新应该围绕‘核心品类+场景深化’展开,比如茶饮与办公、健身等特定场景的深度结合,而非简单叠加无关业态”。
深圳海岸城的奈雪生活门店已悄然撤下招牌,取而代之的是正在装修的新品牌。这个曾经承载着奈雪“生活方式梦”的空间,最终成为行业探索路上的一块“试错石”。
闭店不是失败,而是及时止损的清醒。新茶饮的下一个十年,需要少一些概念狂欢,多一些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