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百洋医药(301015.SZ,股价26.07元,市值137.03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签署了《放射外科治疗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并运营放射外科治疗中心,首次合作期限为8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次合作的对象,是百洋医药去年从美国公司ZAP Medical获得授权的头颈部放疗系统——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机器人(以下简称“ZAP-X”)。资料显示,ZAP-X最早于2017年9月在美国获批,2023年6月在中国获批,截至目前全球临床治疗累计完成5000余例。
昂贵的价格可能让ZAP-X的推广面临挑战。10月23日,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对记者表示,公司计划优先与非公立医院合作,共同建设第三方放疗中心,“北大国际医院有商业保险的先天优势,对于支付端能起到一些作用”。
主要面向三类患者,年治疗量预计达200例
资料显示,ZAP-X是一款专为优化颅内和头颈部实体肿瘤、病变治疗而设计的放射外科设备。该设备采用了完全自屏蔽结构设计,将直线加速器与自屏蔽辐射结构组合成一体,无需建造昂贵的传统辐射屏蔽设施,可以有效减少防护机房及场地建设成本。同时,该设备突破了医疗场所的局限,从空间层面提升了放射外科技术的可及性。
此外,ZAP-X能够提供数千个射线照射角度,并采用改良的准直器将这些射线精准集中在肿瘤靶标区域,在提高靶区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影响。
北大国际医院放疗科主任王济东表示,三类患者将成为ZAP-X的主要受益对象,一是脑转移瘤患者,这是ZAP-X应用的首选人群;二是原发脑部肿瘤患者,过去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接受传统放疗容易引发脑水肿、脑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几乎没有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ZAP-X可以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三是良性脑部肿瘤患者,ZAP-X可以实现无创治疗,无需开刀就能精准清除肿瘤。
据北大国际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梁军透露,该设备计划于今年12月中旬落地,初期年治疗量预计达200例,未来将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打造全球脑部放疗研究与培训基地。
另外,位于北京临空经济区的百洋高端制造产业化基地计划于2025年底启用,未来将成为ZAP-X的全球生产与供应中心,实现“中国制造、全球交付”。付钢表示,目前全球还有超过30台ZAP-X等待生产,硅谷的年产量约为20台,国内基地的年产量可以达到100台。
百洋医药广泛布局放疗领域,但中国放疗普及率仍较低
记者注意到,百洋医药不仅是ZAP-X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经销商,还是ZAP Medical的股东。去年12月,百洋医药两家全资子公司百洋诚达、百洋健康完成与ZAP Medical的交割手续,百洋医药间接持有ZAP Medical超19%的股权。
而这只是百洋医药在放疗领域布局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加速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其在精准放疗领域的布局覆盖脑部、体部及心脏放疗等多种疾病场景。比如,在体部放疗领域,百洋医药孵化的华科先锋研发了中国首台4π智能机器人放疗系统,该系统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司还在研发一款针对心脏疾病的专用放疗设备。
谈及百洋医药为何在放疗领域布局,付钢表示,放疗未来必将成为更核心的治疗手段,且应用范围已突破传统肿瘤领域。未来像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有望通过放疗技术获得有效干预。
不过,目前国内的放疗普及率仍较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70%以上的肿瘤需要放疗,其中40%的肿瘤通过放疗可以治愈。在美国约有70%的肿瘤患者使用放疗,而在中国选择放疗的比率仅为20%~30%。除了放疗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公众认知不足与误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都是放疗进一步普及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