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24日电 在英伟达最新一代GPU服务器的机架间,一束束不可见的光信号正以每秒万亿次的速率传递数据,而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转换的核心器件——光模块,正是这场算力革命的“神经网络”。随着全球AI产业进入爆发期,光模块已经从通信设备的辅助组件跃升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柱。
光模块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算力需求激增的直接映射。作为光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转换中枢”,光模块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效率。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大、GPU节点密度不断攀升,光模块作为“硬通货”,市场规模正在极速扩张。
据光通信行业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测算,2024-2029年全球光模块市场将保持22%的复合增长率,到2029年有望突破370亿美元;2025年,800G模块将成为数据中心主流;2026年起,1.6T模块将进入放量阶段。
在这场全球产业浪潮中,中国企业已确立显著的市场地位。2024年全球TOP10光模块供应商中,中国占据7席,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彻底改写了过去日美厂商主导的格局。其中,中际旭创以25%-30%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一,2024年实现约240亿元收入,开源证券预计其2025年营收可超400亿元;新易盛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达到15%-20%,截至2025年中报,其未交付订单达65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规模,为全年业绩提供强支撑。
从产业链格局看,中国光模块产业已形成从上游器件到中游制造再到下游应用的完整生态。
上游领域,天孚通信作为高精度光纤阵列单元(FAU)制造的隐形冠军,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深度绑定英伟达、博通等头部客户;光迅科技则打通了从光芯片到光器件封装再到光模块和子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环节,在核心器件自主化上迈出关键步伐。
中游制造环节,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技术迭代,建立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与美国的Coherent、Lumentum等传统巨头直接竞争,在产能布局、成本控制上优势明显。
下游应用端,浪潮信息、新华三将液冷与光模块集成至整机柜方案,宝信软件、京东智联云等企业采用国产800G光模块方案,形成了“需求拉动创新”的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对中国光模块企业的成长性给予了充分认可。龙头企业中际旭创10月24日单日涨幅超12%,年内累计涨幅超300%,股价已经冲至历史新高494元/股。值得一提的是,中际旭创是新华出海系列指数中TMT出海、制造出海、电新出海三大指数共同的成份股。
本周,新华出海系列指数全数上扬,三条指数涨幅超10%,制造出海、电新出海指数再创历史新高。周内,《风能北京宣言2.0》设定翻倍装机目标,刺激储能与逆变器需求;叠加全球多家厂商上调DRAM/NAND价格,HBM因AI算力供不应求,产业链涨价预期强烈。科技股成为资金主线,光模块、存储芯片、新能源设备板块获主力资金集中流入。部分指数成份股表现亮眼,中际旭创本周涨超30%;大洋电机、香农芯创涨超20%;新易盛、立讯精密、沪电股份、阳光电源等个股涨超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