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暄)10月22日至10月25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25)在哈尔滨举行。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出席“大模型发展的路在何方”大会论坛和CED主会场,分享大模型技术和产业模式,探讨AI时代的工程师能力与文化。

在论坛现场,王海峰对通用大模型与场景大模型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两者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通用大模型是基础,其强大的数据、算力和算法能力不断推高技术天花板,通用大模型越来越强,其解决场景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而场景模型更专注于行业和应用场景的理解,能够满足时间、资源和环境等约束,实现精准落地。企业应兼顾两者发展——少数企业推高通用大模型能力上限,而大多数企业可在现有基础大模型之上通过提示词工程或微调,满足各自场景需求,从而高效应用。
谈及算力话题,他表示算力是基础,国产算力也正在蓬勃发展,像百度昆仑芯已组成自研3万卡集群,国内其他芯片厂商也在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通过“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层全栈架构的协同创新,推理算法也在进一步优化,提高整体效率,缓解算力瓶颈。
关于AI时代的人才发展,王海峰认为,人才是大模型发展的关键支撑。AI发展迅速,年轻人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并发挥巨大作用。他观察到,优秀人才在选择时不仅关注薪酬待遇,更重视研发平台、算力支持和成长空间,因此企业在争取AI人才时,需要提供综合支撑,确保技术创新得以持续。
王海峰现场还探讨了AI时代的工程师文化——创造价值、拥抱变化、务实自驱、向善而行、开放合作。
他在演讲中用案例和数据展示了工程师如何创造价值,将智慧转化为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例如,百度基于文心与飞桨打造的大模型技术体系,正在助力千行百业提效降本、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等能力。在智能企业服务领域,依托文心大模型,中天南通大模型实现企业多源数据综合治理、分析与运用,赋能生产、财务、人事等应用场景,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异常处置响应效率提升30%,设备运维效率提升20%。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工程师文化也深刻影响着百度的研发实践。王海峰坦言,大模型正为软件研发带来革命性变革。百度文心快码覆盖从代码规划、编码、测试、调试到审查的全流程,全面赋能工程师研发体系。借助AI能力,研发效率有很大提升,其中人均需求交付量提升26.4%,人均研发时长缩短21.2%,让工程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与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