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间,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动力”)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25亿元和7.92亿元,同比增长35.52%和38.38%。这也是联合动力上市后交出的首份业绩答卷,展现了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强劲的发展韧性。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49%
技术护城河愈发巩固
2025年前三季度,联合动力精准把握行业发展“高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持续筑牢研发护城河,研发投入保持高增长态势,累计投入9.59亿元,同比增长49.49%。公司延续“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战略节奏,在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为长期增长筑牢技术根基。
据公开资料,截至今年三季度,联合动力第五代产品平台已实现“量产交付+客户定点”双突破:第五代分布式高效电驱、电机控制器功率模组、定转子组件等核心产品已稳定量产;今年8月份,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混动双电控产品PD59获多家主流整车厂项目定点,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动力系统核心部件领域的市场地位。第五代产品平台实现了“高压化、集成化、智能化”三大维度的技术突破,实现了功率密度提升、驾乘舒适性优化、能效升级,并通过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架构,可灵活适配A/B/C级全谱系车型及多应用场景,高效响应客户多样化交付需求与平台衍生开发诉求。
为抢占下一代动力系统技术制高点,公司第六代产品平台预研工作如期推进,即将正式进入A样开发阶段,进一步夯实公司技术估值基础。第六代产品平台以“全域集成、跨域协同”为核心方向,重点突破动力域与底盘域的技术边界,实现多重关键升级:一是支持400V/800V/48V多电压架构适配,满足不同车型能效需求;二是搭载大数据驱动的智能运维系统,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三是核心性能较第五代平台提升10%至30%,同时规划支持车网互动功能,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网络协同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联合动力加速推动技术从动力领域向智能底盘领域延伸的落地,体现了其从动力系统向整车领域拓展的战略发展路径。据悉,目前其悬架产品已有定点项目。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底盘市场规模将破800亿美元,线控技术相关模块占比超60%,属汽车智能化核心增量赛道。公司率先布局该领域,精准卡位高增长赛道,有望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国内国外市场齐头并进
持续拓展增长空间
领先的技术优势最终转化为市场成果。2025年以来,联合动力国内、国际市场齐头并进,推动业绩高速增长。
国内市场,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客户结构更趋均衡。据NE时代数据,2025年上半年其电控、电机在第三方供应商中份额分别达10.1%、11.3%,均居首位;驱动总成排名第二,覆盖40余家客户170余款车型,实现A00级至D级车全适配。
客户结构层面来看,公司客户覆盖范围纵向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全细分领域,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等不同细分赛道的整车企业,横向实现国内“新势力+传统车企”全覆盖,避免对单一客户或单一赛道的依赖;多数客户合作已形成“长期定点+持续迭代”的深度绑定关系,订单稳定性强;既深度绑定行业头部车企,深挖存量市场,也积极合作成长型车企,开拓增量市场。
国际市场成为公司打开增量市场核心引擎。公司近三年境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50%,外销收入从2022年的0.26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7.69亿元。公司持续推进“Local for Local”全球化战略,在匈牙利、泰国建立生产基地,在德国、挪威设立销售公司,欧洲市场进展显著,海外大客户订单持续放量。目前公司已与大众、奥迪、Stellantis、沃尔沃等国际车企建立深度合作,业务模式从电源系统单一产品出口成功扩展至为客户提供驱动总成、电控和电源等全平台产品的属地化解决方案,为未来海外市场深度拓展奠定基础。随着2025年海外研发中心投运,“研发+制造+销售”全球网络进一步完善,将更高效承接全球电动化转型需求。
202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演进。《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注入稳定预期,叠加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市场下沉,赛道维持高景气。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月份至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辆,同比增幅均超30%。同时,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技术路线多元化、供应链重构及全球化深化重塑格局。联合动力前瞻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持续拓展国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筑牢护城河,在行业变革中锚定长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