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4 22:21:00 股吧网页版
【环球财经】美国政府关门以来首份重磅数据公布:9月CPI低于预期 对美联储决策影响有限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4日电(王姝睿)美国9月CPI年率略有上升,但低于预期。分析称,本次通胀报告料不会影响美联储10月降息决定。

  9月CPI环比上涨0.3% 同比上涨3.0%

  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各类商品与服务价格涨幅低于预期。这份在政府停摆期间获准发布的首份官方经济数据显示,整体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3.0%,高于8月的2.9%,但低于市场预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3.0%,也低于市场预期。分析师Joe Saluzzi表示,在经历了两三周的数据空窗期后,这份通胀数据可谓“及时雨”——既缓解了市场焦虑,也印证了通胀温和的普遍预期。

  分项来看,家居用品、服装等部分商品价格很可能已受关税影响。家居用品价格同比上涨3.0%,为202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服装价格上涨0.7%,是涨幅最大的品类之一。视频和音频设备也是贸易密集型品类,该项同比上涨1.6%,为202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上述类别很可能均反映了关税上调的影响。

  斯巴达资本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Peter Cardillo表示,9月CPI数据并未带来新信息——通胀仍具粘性。好消息是核心通胀率仅上升0.2%。整体通胀率符合市场共识,同比涨幅略有扩大。这表明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持续侵蚀消费者购买力且通胀仍具粘性,不过通胀未失控,这仍可视为积极信号。

  Edward Jones高级投资策略师Mona Mahajan表示,9月CPI略低于预期令人欣慰。尽管缺乏完整的劳动力市场数据,这仍为美联储延续9月规划的降息路径提供了更多依据。ADP报告及ISM调查数据已显示劳动力市场有所疲软,CPI数据进一步证实通胀未出现可能令美联储犹豫的异常飙升,这一逻辑链条依然成立。美联储正朝着中性利率水平迈进,可能希望在未来一年左右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约3.5%区间。当前通胀仍高于2%的目标,且关税对商品通胀的全面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需注意商品仅占CPI篮子的三分之一,而占比三分之二的服务业通胀仍受控,这将支撑整体通胀温和的叙事。政府停摆期间经济也可能放缓,当前通胀数据尚未反映这一影响。

  需要警惕的是,白宫方面宣布,下个月很可能不会发布美国通胀数据。机构分析师指出,要公布10月的通胀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工作人员必须在10月期间采集价格信息——而实际上,当时他们几乎都未在岗。经济学家指出,发布10月就业数据可能相对容易一些——毕竟企业清楚自己雇用了或解雇了哪些员工,并有相关记录可查,但如果10月根本没有开展价格调查,那么要重新构建一份CPI报告,将会极其困难。分析师认为,白宫的这一声明真正提醒了市场:如果缺乏关键数据,美联储12月的政策决策将变得极为复杂。政策制定者或许对就业形势的判断仍有信心,但对通胀走向的把握则明显不足。

  美联储10月跳过降息计划的门槛非常高

  机构普遍认为,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已是大概率事件。在美国9月CPI报告显示上月消费者通胀涨幅略低于预期后,交易员加大了对美联储今年内还将进行两次25个基点降息的押注。与美联储政策利率挂钩的期货合约还显示,市场对美联储在明年1月会议上进一步降息的预期也在升温。当前美联储正处于数据盲区——政府停摆导致9月PPI数据缺失,使得央行只能依赖不完善的PCE预估值进行判断,且自本月早些时候政府停摆以来尚未获得任何官方就业数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近期公开讲话中并未对10月降息预期表示异议。Sarmaya Partners首席投资官Wasif Latif表示,通胀数据至少整体低于预期,对市场起到减压作用。在缺乏其他经济数据全景的情况下,仅此一项已令市场释然。虽然美盘交易时段刚开始,市场仍需消化细节,但初步反应积极,因数据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间。

  这份通胀报告为全面暂停经济数据发布期间的美国经济提供了观察窗口。但后续政策路径仍不明朗:各方持续担忧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新一轮恶性通胀,同时美联储决策者担心今年招聘疲软可能蔓延(尽管裁员率仍处低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与其同僚在权衡通胀威胁与劳动力市场疲软时,始终对降息节奏保持谨慎,而特朗普则坚称通胀已非问题,要求美联储激进降息。

  市场将激活对于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12月将采取何种措施的讨论。如果在就业市场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再次出现类似的CPI数据,无疑会加大市场对年内再次降息的预期。当然,到那时政府数据是否恢复发布仍未可知,因此许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现在更重视就业而不是CPI。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