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视为银行基础服务的免费动账短信提醒业务,正加速退场。近日包括甘肃银行、广东华兴银行、辽宁振兴银行、贵州农信社等多家商业银行对动账短信提醒业务进行了调整。除上调动账提醒的起始金额外,还有银行恢复了该服务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等。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多家银行动账短信提醒业务调整,体现了在降本增效与数字化转型深入背景下,银行主动推动数字化服务的精细化,有利于增强行业竞争力。
10余家银行上调提醒金额
10月15日,甘肃银行公告,为顺应使用习惯,减少重复、高频短信带来的不便,自2025年11月1日起,该行对部分个人客户(原全量免费发送客户)200元以下的动账交易将不再通过短信通知。同时,客户可通过甘肃银行微信银行或手机银行继续免费获取动账提醒。
近来,10余家银行发布公告,对动账短信提醒服务进行调整。广东华兴银行自9月16日起停止发送账户动账金额在500元以下的相关短信提醒,湖北银行调高个人借记卡账户动账短信提醒的起点金额至100元。辽宁振兴银行于2025年9月26日起调整短信动账提醒起点金额为2000元。
记者发现,此轮动账提醒调整是中小金融机构跟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业务调整。此前,中国银行于2025年4月17日起,对于享受终身免费短信动账通知服务的个人客户,调整其账户变动触发短信通知的默认交易起点金额为100元人民币。
除上调动账提醒的起始金额外,还有银行恢复了该服务收费、提高收费标准。今年初,民生银行停止了个人借记卡人民币账户短信即时通服务的相关优惠,3月1日起,民生借记卡签约短信即时通,且有收到该行发送的即时通动账短信提醒的账户,次月会按照2元/月/卡/手机号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对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调整动账通知主要是为了应对净息差收窄和盈利压力,也反映了银行在精细化运营上的努力,旨在通过减少低价值提醒服务的支出达成降本增效的目标。
降本增效驱动“标配”退场
动账提醒服务便于用户及时了解账户余额变化。通常,用户将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后,银行卡一旦产生交易情况,银行便会以短信形式通知用户。目前,多数银行对该项服务采取收费模式,收费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一般集中在每月1元至4元。部分银行虽提供免费体验期,但之后会转为自动续费。
此前,“免费动账短信”是银行基础服务的“标配”,但随着行业降本增效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该项服务也逐渐退场。例如,9月,广东乐昌农商银行宣布,将取消给予个人客户及对公客户的短信服务费8折优惠政策,并恢复按标准费率计费。调整后,该行个人客户短信服务费将按每月3元的标准收取。
从成本角度来看,动账短信服务若长期免费提供,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运营负担。对此,有银行业内人士介绍,不同银行对动账门槛金额的设置有所不同,有的默认较低起点,有的则设置较高门槛,需客户主动调整才能覆盖小额变动。随着交易规模扩大,这类成本累积显著。因此,调整动账短信提醒服务可视为银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一项举措。
“虽然银行和电信运营方签约的短信属于A2P(Application-to-Person)短信,单条成本要比个人发短信低不少,但银行客户量很大,考虑到现在移动支付这么发达,小额支付甚至可以免密,交易量很大,如果每笔都有通知,对于银行来说应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除了账户金额变动,短信验证码等成本需要银行自行承担。”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对银行来说,核心原因肯定是增收减支。”上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小额高频交易早已成为主流交易,相关短信通知占比过高,将导致银行在低价值服务上投入大量成本。“当前经济压力尚存、利差缩小,中小银行往往需要通过优化收费项目和客户分层来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
微信、手机银行等正成为平替
事实上,目前收费的短信提醒已普遍被微信服务号、微信号动账通知取代,且此项服务均为免费。“现在很少有客户主动提出要开通短信服务,客户不主动提出开短信,我们也不会引导,因为要收费。”北京某国有大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一般会引导客户开通手机银行、绑定微信服务号,可以免费收取交易提醒。
“未来,银行可依托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开发更加贴合客户需求的财富管理产品,提升线上线下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优化风控流程,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化处理,降低运营成本与操作风险;通过实施差异化的动账提醒策略,更有效地开展客户分层管理,将资源更好适配不同客户,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效率与满意度。”上述银行业内人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