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沐曦股份成为继摩尔线程后又一家成功闯关科创板的国产GPU企业。
两家前景看好但仍未盈利的算力芯片公司成功过会彰显了资本市场对国产高性能GPU赛道的认可。后续若成功上市,为国内算力自主化浪潮注入强劲动力。
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导向在科创板制度优化中得到充分体现,科创板针对未盈利但技术突破显著的硬科技企业,予以制度保障。沐曦股份作为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后续若成功上市,将进入科创板成长层,成为科创板1+6"改革举措落地后又一典型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沐曦股份专注于人工智能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全栈GPU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均采用自主研发的GPU IP,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和架构。
沐曦股份产品端已形成清晰的三大产品线矩阵:主力产品“曦云C系列”聚焦AI训推一体与通用计算,其中C500系列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部分场景表现已实现超越,C588芯片通过技术优化大幅缩小与H100的差距,跻身国内先进水平;“曦思N系列”专注AI推理,已实现规模化商用;“曦彩G系列”布局图形渲染,填补国产高端图形GPU空白。
目前,曦云C500系列已进入量产,带领沐曦股份收入从2022年的42.64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7.43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74.52%,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2025年公司发布基于国产供应链的曦云C600,构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国产供应链闭环,原生支持FP8精度,可高效支撑大模型训练。
2025年上半年,沐曦股份营收进一步同比猛增404.51%,达到9.15亿元,亏损则同比收窄63.74%。
市场渗透方面,截至2025年3月,沐曦股份GPU累计销量超2.5万颗,已在10余个智算集群落地应用,覆盖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中心等核心场景,客户包括新华三、瑞芯智能等行业标杆。
订单端,截至2025年9月,在手订单金额达14.3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营收的2倍,这给公司未来12-18个月的收入增长提供了较强的支撑性。而随着收入端的快速放量和规模效应逐步释放,公司有望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盈亏平衡点。根据公司给出的前瞻测算,将最早于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
沐曦股份此次IPO拟融资39.04亿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