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黄昂瑾)游艇经济作为兼具高端装备制造属性与服务消费价值的重要领域,正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探索方向。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近日在分析中表示,依托我国扎实的产业基础与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游艇经济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万亿级新动能,为“十五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造船业根基牢固夯实游艇发展底座
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领先的船舶工业体系,为游艇经济发展筑牢根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核心指标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分别高达55.7%、74.1%和63.1%,在油轮、货轮、集装箱船等领域形成压倒性优势,且已实现从散货船到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的技术迭代。
“游艇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高,其发展将会带动复合材料、精密仪器、导航通信、内饰设计等多个高端产业的协同发展。”沈建光指出,游艇制造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看,游艇经济作为融合制造与服务、连接供给与消费的新兴业态,其产业链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沈建光分析,发展游艇经济具备五大效应:一是有利于弥补游艇制造短板,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二是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加快服务消费数智化、定制化发展;三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释放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四是打造丰富的就业生态;五是改进地方基础设施,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力。
不仅如此,游艇经济已成为推动服务消费扩容的重要抓手。“游艇不仅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体现,更是拉动旅游、教育、金融、培训等服务业链条的关键节点。”沈建光表示。
政策闭环落地构建体系化市场环境
近年来,我国游艇经济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地”形成闭环,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推动游艇消费大众化”导向,为产业发展定调领航。
地方层面也在不断创新,持续深化。2024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游艇活动划分为休闲观光、竞技体育等四类,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并提出2027年游艇及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目前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试点已落地,广州南沙、深圳蛇口等6个出入境口岸实现“两套牌”管理与免担保政策创新,大幅提升通行效率。
海南自贸港则依托政策优势,实现进口“零关税”游艇。2025年上半年海南省游艇进出港达13.2万艘次、接待游客97.1万人次,加速打造全国性游艇消费中心。今年6月,天津也提出,到2026年底要建成健全的游艇管理体系,打造海上休闲旅游特色名片。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游艇经济“用艇难”问题逐步缓解。沈建光指出,此前部分地区的航行报备等问题,正通过试点改革逐步破解: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现“一次审批、多港通行”,驾驶港澳游艇的驾驶人员无需换领内地证书;海南也将游艇载客人数限制从12人放宽至26人,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
技术融合赋能实现高质量突破
技术融合也为游艇产业的高质量突破注入了新动能。沈建光指出,中国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可与游艇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游艇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人工智能语音控制、智能驾驶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可直接迁移至游艇研发,为电动游艇、智能游艇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国内游艇厂商自动化生产线占比已从2020年的31%升至2025年的49%,数智化改造加速推进,为游艇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创造条件。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游艇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此外,游艇技术的创新还体现在发动机和燃料系统上。沈建光介绍称,搭载电子控制的燃料注入系统日益普及,可以智能调节速度,提升发动机灵活性,大幅提高了游艇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这些系统还显著降低了游艇的污染排放、振动和噪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环保的航行体验。
目前,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艇1号”已成为行业标杆。该游艇实现了智能航行、安防监控与设备运维一体化。根据亚洲游艇展披露的数据,2025年新能源游艇的渗透率也已超过了20%。展现出“造船大国”向“游艇产业强国”迈进的技术底气。
明确发展方向,推动游艇经济大众化
“游艇不应只是‘精英俱乐部’,而应成为大众消费的一部分。”沈建光强调,下一步还需明确游艇产业发展的牵头和参与部门,统筹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市场发展,建议建立“游艇禁止和限制航行水域负面清单”,在主要水系和海港划定游艇优先或专属的休闲航道,并设立特定锚泊、水上休闲区,与商业航道分离。
沈建光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条件成熟的区域,率先实现游艇航行、停泊、补给的一体化、同城化管理;在长江沿线、内陆湖泊周边规划公共游艇码头,支持分时租赁、共享游艇、游艇租赁平台等大众化的新业态发展,并按游艇尺寸、航行区域划分驾驶员资质等级,降低从业准入门槛。
随着“十五五”规划编制推进,游艇经济已被纳入多地消费升级重点培育领域。沈建光强调,游艇经济无需大规模财政投入,核心在于优化市场环境。“‘十五五’期间,要顺应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推进的大趋势,借鉴国际经验并深化制度改革。”他认为,中国已进入游艇经济发展的窗口期,通过顶层设计完善、市场准入放宽、创新活力激发等针对性举措,游艇经济有望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产业融合与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助力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海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