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泰海通证券(601211.SH)在上海举办“国泰海通首届全球资产配置峰会”。峰会以“新格局下的资产配置”为主题,来自政商学界的专家和中外知名机构投资人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寻新格局下的全球资产配置新范式。
在欢迎致辞中,国泰海通证券业务总监、财富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信用业务委员会总裁耿旭令,提到了国泰海通打造全球资产配置专业能力的战略打法:
一是秉持“全球视野、中国智慧”,构建系统化的买方投研体系和服务范式,助力客户提升投资体验;
二是秉持“创新驱动、崇尚专业”,积极践行“AI+投顾”的智能资配平台建设,帮助客户实现投资决策更智能、更前瞻、更高效;
三是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升级“买方资产配置服务体系”和“win产品体系”建设,与广大客户、合作机构构建“同心共赢”的亲密伙伴关系,为投资者全球投资保驾护航。
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在峰会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十五五“发展展望”为题发表演讲。
王一鸣强调,“十五五”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塑造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
他指出,外部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纵深发展,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面对新形势,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着力扩大内需,并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来培育新动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太保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财务负责人苏罡以“保险资金配置方法与投资策略”为题发表演讲。
苏罡首先分析了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下降、中国科技创新持续突破背景下,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针对传统配置策略在低利率周期所面临的挑战,在借鉴海外经验基础上,他建议保险资金需要以资产负债联动为轴心,主动匹配穿越周期。
他还分享了中国太保的资产配置方法论,包括投资理念、投资目标、战略资产配置方法论和投研及评价机制,并介绍了中国太保在各大细分资产具体的投资策略,包括固收、权益、股权、不动产、黄金、全球资产、大康养生态等。
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发展模式
贝莱德基金董事长、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以“资产配置框架及当前环境下的投资展望”为题发表演讲。
范华首先阐述了资产配置的基本理念:持有风险资产可获得风险溢价、分散化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合理配置α和β、全球配置需要管理货币风险。
此外,她建议投资者在低利率时代背景下做好资产配置,应设定合理的收益目标、适当承担风险、拓宽投资范围,以及拉长投资期限。
对于未来投资展望,范华提出三大主题:
一是投资当下的确定性,相比长期宏观前景,短期发展形势更加明确,建议维持风险偏好;
二是策略性地管理宏观风险,通过主动管理应对宏观波动;
三是以颠覆性趋势为锚,把握数字化创新及人工智能、地缘政治分裂、低碳转型等结构性转变。
最后,浦银理财副总经理叶力俭作题为“资产配置在理财行业中的应用”报告。
叶力俭提出,国内经济正从“地产-债务-全球化”传统循环,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发展模式;同时,行业监管正从规模导向转至质量导向,旗帜鲜明地推动资管行业回归“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本源。
纵观海外经验,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多策略资产配置是未来方向,核心内涵是按投资者需求在不同资产之间分配资金、承特定风险获预期回报,基本流程是设定业绩目标、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
叶力俭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在货币信用周期中从衰退向复苏切换,应在把握债券市场投资机会的同时,逐步构建包含权益资产的含权组合,并合理设置对组合的波动预期和回撤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2025国泰海通金融科技文化节收官站——2025年国泰海通金融科技文化节主题论坛暨上海苏河湾大会高端对话在上海举行。国泰海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健现身致辞,同样提到了“科技—产业—金融”的新生态。
他表示,国泰海通秉持开放融合理念,与众多领先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核心系统、云原生与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深度协同,助力科技伙伴丰富产品版图、树立行业标杆。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数智化转型,与静安区、科技伙伴和金融机构共同携手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