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或将不再成为住宅建设的主流。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近期联合发布关于稳妥推进《住宅项目规范》实施的通知文件(下文简称“通知”)显示,建筑高度超过80米的住宅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在土地供应和消防审查环节征求同级消防救援部门意见,确保与深圳市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通知同时明确,该通知发布之日前,已完成规划审批的土地整备(含利益统筹、安置房用地等)、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项目,以及已取得用地批复的征地返还用地、置换用地项目,可按照已审批通过的规划(或用地批复)以及相关标准规范,推进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后续实施工作。
这意味着,未来深圳住宅原则上将不会超过80米。深圳这份文件的依照是,由住建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下文简称《规范〉),其中明确新建住宅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80米,这份规定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
在深圳之前,已经有多座城市在新出让的地块上施行这一规定。深圳新规之所以引发市场关注,核心原因在于它将所有的土地项目纳入在内且未设置缓冲器,这或许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住宅限高80米对市场而言是“利好”,这意味着购房者离“好房子”更近。
告别“超高层”
在房地产市场高速上行的时期,超高层住宅一度盛行。
根据贝壳研究院此前发布的《超高层住宅“画像”》:重庆、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超高层住宅小区数量位居前列。重庆以2200多栋的数量排名首位,武汉以近1500栋的数量排名第二。一线城市中,深圳超高层住宅最多,拥有近290座200米以上的高楼。
超高层住宅遍地开花的原因是,这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开发率,对于各方的收益而言,是“共赢”的结果。虽然超高层住宅长于“算经济账”,但在舒适度、安全性方面却有缺憾,这也是《住宅项目规范》对高度作出限制的背景原因。
《规范》出台以后,各地新建项目纷纷以此为标准,鲜见超高层住宅。以广州为例,其近期出让的地块中,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就明确了容积率为3.0,限高80米;此前出让的白云衡器厂地块容积率也仅2.5,限高70米。
北京、上海新供应的住宅用地也纷纷向限高80米靠拢。上海近期出让的杨浦东外滩一宗地块,其规划建筑面积3.74万平方米,容积率2.5,建筑限高80米。北京于上月底出让的一宗位于朝阳太阳宫的地块,其容积率也为2.6,限高80米。
低容积率、低密度的住宅地块逐渐成为土地市场供应的主流,这将有利于“好房子”的建设。
一位全国性房企负责客户研究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购房者经过市场的教育,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市场上对超高层的接受度明显降低,这种类型的住宅除非地段非常好,否则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跑输同行。购房者现在对高品质住宅的底线要求之一,就是低密度住宅,高度不要超过30层。”
“过渡期”何往?
相较于北上广,深圳的“住宅限高令”来得相对较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是最为急迫的城市之一。
深圳明确,该通知发布之日前,已完成规划审批的土地整备(含利益统筹、安置房用地等)、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项目,以及已取得用地批复的征地返还用地、置换用地项目,可按照已审批通过的规划(或用地批复)以及相关标准规范,推进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后续实施工作。
从通知来看,深圳版“限高”涵盖几乎所有的住宅项目,且未明确“缓冲期”,这意味着在实操层面上,或许仍有可以优化的空间。其中的“痛点”在于,深圳住宅土地供应以城市更新项目为主,而这类项目原有的容积率已经较高,如果按照限高80米的规定,部分项目将出现“负利润”或者回迁面积不够的境况。
一位深圳城市更新项目负责报建的人士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近期在报建的一个项目目前就处在停滞阶段。由于新规来得比较突然,第一次报建不通过,我们还要重新和相关方沟通,看看应该补充什么材料和条件。”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新规应是老项目(国家80米新规发布前的项目)可以超过80米,但严格限制2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李宇嘉分析称,这意味着,深圳在落实住宅项目规范上,做了在地化的差异执行。深圳老项目多,特别是周期长的旧改项目,前期补偿成本比较高,若落实80米新规,很难做到资金平衡,这会导致老项目难以启动,特别是城中村改造项目,会继续停摆下去。因此,新规的实施要尊重现实。
上述负责报建的人士也持相同观点。其建议,对于城市更新项目,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和缓冲期,在符合消防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提高住宅高度。
这方面可以以北京作为对照。北京提供了两年的缓冲期,其中表示,对于2025年5月1日前取得用地批准的项目,可按原标准审查施工图。若在2027年5月1日前未取得规划许可证,则需按新规范执行。
克而瑞分析称,这既给予了在途项目一定的适应时间,避免因新规突然实施给项目带来过大影响,又确保了在一定时间后,项目能符合新的规范要求。
李宇嘉也建议,即便住宅可以超过80米,也要在消防层面确保万无一失,消防设计必须得到消防部门验收通过。有消防隐患的,必须要整改,整改通过了,才可以超过80米。当然,现在的技术手段、新型材料、建筑技术等,都支持整改通过,但前提是消防环节要前置。
在“好房子”建设的要求下,住宅限高将是持续改进的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地块供应,低密度、低容积率的项目也将引领市场和购房者进入“住房新时代”,房企也应该顺应时势,提前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