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36个基点,报7.0918,上一交易日中间价为7.0954。连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破7.10关口,续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外汇市场波动成为进出口企业稳定经营的关键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已有上市公司公告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汇率风险。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指出,企业应当秉持“汇率中性”原则,明确汇率风险管理的保值目标,及时、准确识别外汇风险敞口,主动研究汇率风险,合理规划结售汇的时间和金额,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综合使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货币期权、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并结合收支币种和周期的有效匹配进行自然对冲,管理汇率波动风险。
企业结汇策略多元化
“从4月关税冲突开始对美元汇率从7.3降到7.1范围,对跨境卖家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少卖家经营状况受到关税冲击的同时,又受美元贬值影响,到手的人民币收益缩水,跨境商家需要更多的关注汇率变化,及时结汇。”派安盈外汇产品高级总监Jason Liu告诉记者。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宇新股份(002986.SZ)近日发布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议案》,同意公司开展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或其他等值外币额度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额度在授权期限内可循环滚动使用。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走升,主要受内外因素共振驱动。”邵科分析,一是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大而美”法案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市场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导致美元指数下跌,推动人民币走强。二是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的关键数据表现较好,加上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和汇率预期管理措施,提升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人民币的信心,叠加国内权益市场的表现亮眼、吸引外资流入,共同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升。
汇管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告诉记者,过去两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与美元指数以及日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体现出更强的稳定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我国贸易顺差持续保持高位,这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如此庞大的顺差规模,使人民币出现过度贬值的可能性较低。二是官方对人民币汇率保持了高度关注,并实施了及时有效的逆周期调节。
从银行结售汇来看,2025年3月以来,银行结售汇持续顺差,二季度累计顺差742亿美元,为2022年年初以来单季最大顺差。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这背后的原因是境内主要银行已成为调节市场外汇流动性的“蓄水池”。2015年“8·11”汇改实现了成功的逆袭;2017年,人民币汇率不贬反升、外汇储备余额不降反增;201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政策回归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自此,商业银行负责调节外汇市场流动性:当结售汇逆差时,银行抛售外汇,减持外汇综合头寸(即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当结售汇顺差时,银行买入外汇,增持外汇综合头寸。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总的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市场预期平稳,供求基本平衡,外汇市场保持着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展望后市,邵科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延续双向波动、稳中有升的态势,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一是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更加注重时、度、效,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鼓励外商投资,国内资本市场回暖加速境外资本流入,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提供支撑。三是美元指数仍面临下行压力,美联储可能继续降息,美债收益率或进一步走低,中美利差有望再度缩窄,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在兴业研究外汇商品高级研究员张梦看来,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回落到2015年“8·11”前的低位水平,这意味着买权便宜,我们建议通过购买期权锁定汇率风险。但同时,波动率具有均值回复的特征,波动率一旦反弹,可能会导致即期汇率波动加剧。
构建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当前,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Jason Liu举例道,卖家换汇常见的误区是在短期内预测汇率方向并总是期望能在最佳时点换汇。汇率上下浮动受多方面影响,往往难以预测。因此,是否有更好的业务增长机会、近期汇率上下浮动的幅度(汇率波动率),以及资金安排是否合理才是卖家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各个币种波动率并不一致,对于不同收款币种的卖家,也需要选择针对不同币种的专业服务。企业应该普遍关注的不是能否预测汇率走势,而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经营的稳定性和利润安全。
赵庆明告诉记者,根据过去二十多年的企业调研,大多数企业都希望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即便出现波动,幅度也不要过大。此外,企业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实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结售汇、汇率期权、汇率期货等,以便在汇率波动时有效对冲风险。
赵庆明分析,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对汇率变化缺乏系统性研究,决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在人民币出现贬值时,部分企业往往存在顺周期操作的倾向,容易受市场传言影响,导致风险管理效果不佳。
二是部分企业信息来源单一,对汇率风险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忽视宏观经济和政策面的影响因素。
三是银行方面的服务主动性仍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银行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上仍不够充分。银行在提供多样化汇率管理工具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的培训与指导,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企业在结售汇和风险管理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策略。除了即期和远期结售汇外,还可以结合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衍生工具,并合理安排进出口节奏和收付汇节奏,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通过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并与银行形成合力,企业可以在汇率波动的环境下更稳健地运营,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中容易出现追涨杀跌,以及‘羊群效应’。我们提示,美元结汇盘在美元兑人民币震荡区间内逢高结汇即可,无须恐慌,更勿要踩踏。倘若美元兑人民币出现反弹波段,则分批次加大锁汇力度,结汇价格不宜追高。”张梦告诉记者。
邵科建议,企业可综合使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货币期权、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并结合收支币种和周期的有效匹配进行自然对冲,管理汇率波动风险;把精力集中在主业上,着力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跨境投融资的效益,适当采取多元化市场和产业链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和外汇的依赖,分散汇率风险;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和专业能力。
“汇率波动很难预测,企业可以在货币结算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可能选择外币原币种收款,这样在收款的时候避免货币转换带来的损失;二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使用外币原币支付境外发生的业务费用,然后再将结余进行结汇确认收入;三是缩短回款周期以降低外汇波动的影响。”Jason Liu说。
B2B跨境支付头部平台XTransfer方面表示,出口企业在与买家谈订单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与非洲、东盟等国家的贸易,建议用当地货币来报价结算。比如和印度尼西亚买家进行交易谈判,可以用印尼盾来报价,人民币兑印尼盾的汇率趋势呈双向波动,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