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油气行业盛会——第八届油商大会在浙江舟山召开,海内外油气、化工、航运领域头部企业及行业专家齐聚于此。
“全球能源行业正处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阿美亚洲高级副总裁纳塞尔会上表示,石油和天然气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基石——对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支撑各行各业及全球各地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与此同时,行业共同肩负着一项使命:减少排放,提升效率。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业内人士深度探讨全球石油市场格局演变、中国石化产业高端化突破、船用燃料绿色升级等关键命题,呼吁能源及相关行业加速迈向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2030年前全球石油市场或仍供过于求
“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正加速推进。”全球原油贸易巨头维多集团全球董事局董事、维多亚洲CEO兼总裁基兰·加拉格尔表示,石油市场已进入深度转型阶段,需求结构持续调整,从传统道路交通燃料向航空燃料及化工原料转移。
目前,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格已经多日低于65美元/桶。基兰·加拉格尔判断,当前油价水平下,2030年前全球石油市场仍将维持供过于求态势,但炼化产能的持续整合有望进一步提振行业利润。此外,航运业脱碳催生多路径船用燃料解决方案,其中天然气与生物燃料凭借更优“能价比”凸显竞争优势。
全球能源加速转型,也催生出了新的增长空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云鹏表示,全球油气市场处于变革关键期,船用绿色燃料、氢能、碳捕集等新兴领域加速兴起。
谈及如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纳塞尔表示,沙特阿美已采取系列措施,降低运营碳强度——这一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投资传统高排放材料的替代方案;开发面向循环经济的创新石化产品。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全球能源转型,沙特阿美正在朱拜勒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枢纽之一,计划年捕集能力可达9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沙特阿美为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半以上的每日原料供应。每桶原油的上游勘探开发领域碳强度比行业平均水平低50%至70%。
加快向精细化工转型步伐
如果说油气开采是初级资源开发,化工则是将低附加值油气资源转化为高价值终端产品的增值环节。中国石化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表示,石化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安全化”。
庞广廉分析称,全球能化行业格局正在改变,随着需求向东部的中国和印度转移,欧美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即化工产品定位于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亚洲则基于现有装置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下游产品,中国往精细化工转型的步伐会加快。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石化产业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国际原油价格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化工行业的成本基础。基础化工品领域存在显著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而高端材料(如茂金属聚乙烯、光刻胶等)的技术研发长期受制于海外企业,核心专利技术被国外垄断。东南亚和中东凭借资源和政策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首选目标。例如,荣盛石化参与在沙特炼油项目。此外,锂电池隔膜、光伏EVA胶膜等新材料需求爆发,聚烯烃弹性体(POE)、尼龙66产业链等高端材料的技术突破,正持续缩小我国与国际行业巨头在技术实力及产品竞争力上的差距。
在展望石化行业未来发展时,庞广廉表示,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内卷式”恶性竞争,增加化工材料高端产品供给,增强供需的适配性、平衡性。
绿色甲醇需求将显著增加
全球船用燃料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是本届油商大会的核心专题板块之一。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排放框架、船用绿色甲醇等内容受到参会人士高度关注。
政策层面的调整与变动,正深刻影响船用燃料的选择方向。日前,IMO提交审议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为航运业制定了强制性船用燃料标准和温室气体排放定价。不过,IMO很快又宣布审议将推迟至1年后进行。
“这一决定反映出达成全球共识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给船东、燃料供应商以及低碳船舶燃料技术投资者带来一段不确定时期。”全球能源公司BP集团供应贸易与航运东半球总裁梁子健分析称,当前,行业正需要明确的方向和充足的信心来加速能源转型。
已有企业率先布局。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新介绍:其“船奇碳智”平台推进物联网+平台等多种碳排放数据采集方式,实现数据智能化校核并通过船级社认证,完成可信碳排放数据池建立;满足IMO等组织和联盟要求,完成对单船和船队碳排放总量、排放强度、绿色程度自动计算和预测。
业内普遍认为,IMO净零排放框架一旦通过,将催生大量船用甲醇需求。
“全球绿色甲醇供应接近一半在中国,约20%进入建设和预建设阶段。”阿格斯亚洲甲醇首席咨询师张贝琦在会上表示,阿格斯跟踪了全球210个绿色甲醇项目,总共3400万吨有效产能。一半左右绿色甲醇项目分布在亚洲(主要是中国),其中52%的项目进入可研/预可研阶段。中国有望在2028年实现400万吨—500万吨/年的绿色甲醇产能。
“2025年全球绿色甲醇加注量明显增长。”她分析称,截至2025年9月,中国主港绿色甲醇加注量飙升至8300多吨。按照目前的订单情况,全年有望超过1.5万吨。随着2026—2027年甲醇船的集中交付,船燃对于甲醇的消费将逐步增加,预计至2030年,全球的绿色甲醇船燃需求量可达600万吨至7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