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03:43:30 股吧网页版
京沪穗出手支持生育 这个小城人口出生率已“由降转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备受关注的“生育津贴直发”正加速落地。

  国家医保局消息显示,自11月1日起,全国有25个省份生育津贴将直发个人,其中江西、安徽、陕西等省已先行实施。

  而越来越多的城市正持续加大力度,推动生育率的提升。

  2021年,四川攀枝花率先探路,给二孩家庭每月发500元;今年3月,湖北天门把三孩“全包”补贴抬到35.59万元。此后,京沪等一线城市也发布生育补贴措施。

  各个城市发放“育儿补贴”的背后,是各地对出生率下滑的积极应对——生育率的下降不仅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潜力,也冲击着城市当前的经济活力。

  如湖北省社科院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叶学平就指出,从提振消费角度看,生育带动了母婴产品、教育、医疗、房地产等行业需求上升,形成“生育刺激消费—消费拉动经济—经济反哺生育”的良性循环。

  不过,虽然育儿补贴能在短期内刺激生育率提升,但生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决策。在生育补贴之外,还应该注重更为完善的托育服务、更为有力的职场妈妈支持环境、更为均衡的教育资源等。

  一线城市也开始花样“促生育”

  早在四年前,一些三四线城市就已经启动育儿补贴。

  2021年,四川攀枝花率先出手,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本市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一直发到孩子3岁;2022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跟进,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给5000元、三孩每年给10000元,同样发到3岁;最广为人知的是湖北天门市,从2023年开始育儿补贴“一路加码”,目前对三孩的补贴合计可高达35.59万元,其计划2024年至2026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鼓励生育。

  三四线城市率先开始发放生育补贴的因素之一,是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直接冲击。以天门为例,2017年天门出生人口1.8万人,随后连年下滑。到2023年,天门全年出生人口仅有6004人,缩水近三分之二。根据《瞭望》新闻周刊的报道,连续多年出生人口数量大幅下降,给天门带来一连串变化:城区医院产科缩减、乡镇医院产科关停、幼儿园关门、招工难、消费不振,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持续加剧。

  不仅是如天门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一些省会城市、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也加强了对生育政策的支持力度。

  2025年1月,上海出台政策,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宣布女职工产假及生育假期间,单位缴纳的社保费可按50%比例向财政申请补贴;3月,呼和浩特推出“大手笔”补贴新政:一孩补贴1万元,二孩5万元,三孩及以上10万元;7月,北京发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15条措施,公租房、公积金、汽车上牌等均向多孩家庭倾斜。截至目前,天津、广州、武汉、杭州、长沙、郑州、合肥、无锡、东莞等城市均已出台育儿补贴政策。

  新生儿撬动“链式需求”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生育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也能刺激消费,其经济效益不仅具有长期性,还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

  今年7月,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在《中国人口报》上撰文指出,从社会发展维度看,人口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从经济发展维度看,一个孩子可拉动未来80年左右的消费。

  泽平宏观《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数据也显示,中国家庭0—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这就意味着,每个新生儿的落地,都会带来托幼、教育、购房、保险等链式需求。

  克而瑞地产研究也显示,人口出生率与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呈正相关。

  一个强有力的印证是,很多地方的促生育政策都配套了购房补贴,提升生育率的同时还能带动房地产消费。

  天门的育儿政策就配套了购房补贴:二孩一张购房认购券6万元,三孩一张购房认购券12万元。这一政策极大地激活了楼市。消息称,2024年,天门促生育政策就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5.9%,财政收入增长14.1%。

  2025年,更多城市出台相关政策。

  今年4月,攀枝花继续在育儿政策上加码,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购房补贴,二孩家庭补贴1.5万元,三孩家庭2万元;同月,武汉出台“汉九条”楼市政策,对二孩、三孩家庭分别给予6万元、12万元购房补贴,还对“卖旧买新”的家庭给予契税补贴;6月,浙江衢州新政更“大手笔”,二孩购房最高可申请补贴8万元,三孩家庭最高可申请补贴20万元。

  2024年,天门市出生7217人,止住连续7年出生人口下滑的势头,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较2023年历史低点出生6004人,增长了1000余人,同比增幅17%。

  随着生育率同步提升的,还有常住人口数量。2024年,约有8万在外务工的天门人返乡。天门顺应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趋势,大力发展服装电商产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配合同步实施的城镇产业“双集中”政策,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

  一次性补贴只能“救急”

  虽然,目前各地进行了诸多探索,短期内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从政策设计与落地实效来看,部分举措仍存在短期化倾向与覆盖片面等问题,尚未形成支撑生育意愿的长效、系统解决方案。

  譬如,近两年来,很多城市提供了大量“妈妈岗”岗位,但普遍薪资较低,且缺乏晋升通道,不利于女性长期职业发展。

  因为“妈妈岗”不仅是养家糊口的岗位,更应成为母亲实现职业价值的工作。上海最近推出的“科妍回归计划”是一个较好的探索,今年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开展试点,面向40岁以下、生育后2年内的博士或副高职称女性科研人员,遴选20人,每人资助2万元补贴和3万元科研经费。

  在托育服务方面,虽然托位数不断增长,质量却参差不齐。截至2024年底,我国实有托位数达到580万个,千人口托位数约为4.08个,较2020年增长了约2.3倍。但与此相对的是一面增长,一面亏损。

  2024年9月,国家卫健委相关报告指出,当前推进托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如地方重视程度不高;运营成本难降,普惠程度不高;支持措施落地慢,短板弱项多;综合监管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托位总数达6.7万余个,其中普惠托位为3.2万余个,不到一半,非普惠托育价格在6000元至8000元不等,价格仍然偏高,部分家庭负担较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育儿政策还出现了“重户籍,轻流动”的制度安排。许多城市在制定育儿补贴政策时,申请条件通常要求部分家庭成员必须为本市户籍居民,然而,很多城市户口还与房产挂钩,没有房产就无法入户,这进一步加剧了家庭负担。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靠一次性补贴只能“救急”,唯有把住房成本、职场歧视、托育短板、教育焦虑等系统性痛点逐项拆解、同步改革,才能持续释放生育意愿,让“想生”真正变成“敢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