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03:50:40 股吧网页版
1.5亿用户的企查查拟上A股 高毛利率、个人信息保护引关注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许璐 李晖

  近期,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查查”)A股主板IPO获受理,拟募资15亿元。

  招股书显示,企查查以C端(通过线上购买的个人用户)商业查询为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营收3.8亿元、净利润1.7亿元、毛利率超过90%、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1.5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提交招股书同期,企查查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被央行开出罚单,反映出此类企业在信息和数据管理层面面临的挑战。

  觅峯集团总经理、企链接首席架构师徐晓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查查分散的政务信息标准化、结构化,再用会员分级实现边际成本趋零的变现模型,毛利率高,现金流稳。但这类公司的壁垒不在技术,而在“牌照+品牌”,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监管政策变化收紧数据接口或竞品拿到相同备案,估值逻辑可能会从科技股转为信息服务商。

  90%的高毛利率如何实现?

  企查查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为向用户提供商业数据服务。通过收集、清洗、标注、挖掘和分析商业大数据,用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分别形成面向C端个人用户的会员类产品和面向B端企业级用户的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接口服务等产品或服务,包括查询平台会员订阅、软件销售和API数据接口等,企查查则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获利。

  从企查查App来看,根据查询获取信息的深度不同分为VIP会员和SVIP会员,费用分别在388元/年和1800元/年,VIP会员拥有40项特权,SVIP拥有57项特权,包含老板详情、财产线索、债务债权、风险关系等。

  根据企查查招股书,截至2025年6月末,企查查产品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1.5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8000万,付费用户数为54.83万,ARPPU(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即付费金额/付费用户数)为624.01元。

  B端业务方面,企查查应对不同应用场景推出包括查询终端、尽职调查、风险监控等产品。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服务于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租赁法律、商务服务、零售、制造等多个行业及政府部门,包括5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80余家保险公司、50余家证券公司、200余家律所及上百家中国五百强企业等。2025年前六个月的前五大客户包括中国银行、百融云创、空中云汇、中国农业银行和抖音集团,主要输出产品为数据接口服务和企查查专业版。同期,来自前五大客户营收比重为2.68%。

  企查查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5.18亿元增至7.08亿元,复合增长率16.89%;扣非归母净利润由1.62亿元增至2.98亿元,复合增长率35.42%;毛利率分别为87.24%、88.51%、88.81%。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75亿元、扣非净利润1.61亿元,毛利率90.74%。公司披露,毛利率的增长系公司会员类产品等标准化产品已具备规模效应,标准化产品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所致。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C端客户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达76.11%。2022—2024年C端营收比重均超76%,是企查查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在成本侧,企查查的“轻资产”特征明显。公司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云端服务费、人工成本、数据服务费、折旧摊销费用等。2022—2024年企查查营业成本分别为6614.69 万元、7101.35 万元、7928.76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3477.9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2.76%、11.49%、11.19%和 9.26%,呈小幅下降趋势。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表示,企查查的业务模式直接成本低,净利润率很高,接近50%。收入的利润规模比较小,想象空间受限,但投资回报稳定。

  此前,企查查已获多轮融资,此次计划IPO募资15亿元用于C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B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多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

  高利润能否持续,是资本市场更为关心的问题。根据招股书,企查查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约为16%,低于部分同行业可比公司,例如合合信息(688615.SH)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25.51%;C端ARPPU稳中略升,2022—2025年上半年分别约576元、595元、597元、624元,但付费用户增速趋缓。

  数据治理挑战

  作为数据密集型企业,企查查在坐拥高毛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治理的挑战。

  2019年7月,企查查前身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企业征信机构备案。2025年10月9日,在企查查招股书挂网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公示,企查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处以罚款1万元。

  一家民营公司的董事、高管张先生向记者表示:“我的电话号码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企查查收录,把号码后四位设置成星号,若付费成为他们的会员,就能看到全部号码。这合理吗?”

  记者在企查查平台上随意找到一家公开了11位手机号码的企业,尝试拨通,得到的结果是:该号码并非企业电话,而是一个私人号码,接通电话的人与这家公司并无关联。企查查平台上一共收录了这家企业两个电话号码,而另一个电话号码需要付会员费才能看到。

  记者注意到,企查查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存在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依法采集和处理企业信息,不可避免地可能触及企业自然人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发行人基于为用户提供会员类产品的目的,存在基于用户授权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

  “公司在处理前述个人信息时已完善数据处理规则,剔除与企业征信关联度较低的自然人维度信息或对其进行匿名化处理;制定并执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用户个人信息权利响应管理规范》《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规范》《隐私政策管理规范》等个人信息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并针对不同类别的个人信息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然而,鉴于数据来源复杂多样,且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仍在不断强化、细化,发行人仍可能存在因未能充分识别并剔除敏感信息而引发的侵犯个人隐私、未能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风险。”企查查在招股书中表示。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不作为个人信息。

  针对上述张先生的质疑,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赵占领表示,公司董监高的电话号码属于个人信息,公开需要经本人同意。

  一位资深数据合规领域律师同样告诉记者,只要该电话号码没有作为职务信息在他处公开披露,仍建议保守理解其属于需获取授权同意的个人信息予以对待。企业征信平台的信息公开需遵循 “法定公开豁免 + 个人同意补充” 的原则。

  对于公开的股东投资信息,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庞珊珊认为,股东投资信息并不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企业的股东、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在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是对社会公开的,商业信息平台只是对这些公开数据进行了整合和展示。

  徐晓君认为,公示信息本身不涉及隐私,但批量聚合、标签化后再向第三方提供,就构成“二次处理”。若出现法定代表人手机号、住址等未脱敏字段,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公开”。目前靠“最小可用”和“用户协议”做防火墙,实质是把合规成本转嫁给用户。

  公开信息显示,企查查涉及的司法案件多涉及网络侵权纠纷、名誉权纠纷、个人信息保护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企查查有超过6400条投诉,集中在扣费与退款问题。

  前述资深数据合规领域律师进一步指出,近年来,部分企业征信机构将董监高私人信息伪装为“职务信息” 进行采集,或通过 “公开信息拼接” 生成敏感数据,过度整合个人信息并出售,可能超出了原有“企业征信”合法经营的边界。为此,监管近年来加大了对相关维度的整治,同时也在持续推进对不合格企业征信机构的清退,企业征信机构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未来企业征信逐步迈向合规监管的大方向。

  对于没有经过本人同意公开的信息,多位法律人士向记者表示,公众一经发现自己的个人电话或非公开信息被网站展示或滥用,应首先与平台沟通要求停止收集其个人信息,已经收集的需要销毁并核实信息来源;若无法得到合理解释,可依法提起诉讼或向主管部门举报。

  针对商业模式、数据治理等问题,企查查方面向记者表示,缄默期暂不便接受采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