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康华生物(300841.SZ)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同比下降20.78%;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53.41%;扣非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55.57%。
业绩滑坡的背后,是康华生物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销售收入下降。更严峻的是,今年7月公司控制权变更后,原实控人还留下了一份2025年至2026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7.28亿元的业绩对赌协议。
10月22日,康华生物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前三季度营收下滑,从内部看主要是营收结构存在变化,上年同期公司取得海外授权收入1.06亿元,本期未取得,对同比数据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外部因素看,受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短期承压。面对挑战,管理层正通过深化市场渗透及加强成本管控等多重举措,全力推动业绩企稳回升。
业绩持续下滑
康华生物的业绩颓势并非突发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纵观公司近年财务数据,下滑趋势早已显现: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7.90%、14.86%和21.71%。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不仅未能扭转,反而加剧。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3.41%,扣非净利润下降幅度更是达到55.57%。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1.54%,显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但同期归母净利润7459万元,仍同比下降24.92%。
实际上,康华生物今年业绩波动与License-out(海外授权)收入的变化密切相关。2024年年初,康华生物以2.7亿美元将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海外权益授权给美国HilleVax公司。这一授权在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收入,但在2025年,公司未能取得类似的海外授权阶段性收入,造成业绩同比下滑。
康华生物方面在公告中提到,剔除上年重组六价诺如疫苗海外授权收入1.06亿元后,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1.96%,其中非免疫规划疫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1.97%,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0.0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3.12%。
而未来在通过海外授权模式创收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康华生物方面向记者透露,公司诺如病毒疫苗项目已与合作伙伴签署《独家许可协议》,将根据海外研发与注册里程碑分阶段确认授权收入。该项目的成功出海,不仅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收入与利润贡献,更验证了公司创新疫苗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公司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加强与海外药企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通过产品出海、技术出海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单一产品“独大”
康华生物业绩持续承压的原因之一便是公司过于依赖单一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康华生物目前仅有两款上市产品,分别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销售收入在2024年占总营收比例超97%。
2024年,这款核心疫苗批签发量骤降至389.76万支,同比下跌43.83%,直接拖累全年营收下降9.23%至14.32亿元,净利润缩水两成以上。
康华生物方面告诉记者,为应对产品结构相对集中的风险,公司已制定并正在执行“内生研发与外延合作”双轮驱动的战略。
短中期内,公司正推动ACYW135流脑多糖疫苗的上市与放量,同时持续关注并积极接洽具有业务协同效应的BD项目,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技术,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长点。此外,公司诺如项目的海外授权有望根据《独家许可协议》取得里程碑收入。长期来看,公司持续投入创新疫苗的自主研发,构建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管线,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导致其核心产品批签发量下滑的一大原因便是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2023年12月,康泰生物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获得批签发,打破了康华生物的“一家独大”的局面。2024年,康泰产品批签发量达337.26万剂,同比大增3262.51%。短短一年时间,康泰生物就迅速崛起成为有力竞争对手,这也导致康华生物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
康华生物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示风险称,目前已有3家企业正在开展临床试验,2家企业已提交上市申请,1家企业已取得生产许可并获得批签发。
面对至少6家竞争对手在狂犬病疫苗领域的追赶,康华生物将如何构建并巩固自身的中长期产品壁垒?对此,康华生物方面表示,公司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已积累超过3000万剂次真实世界使用数据,并拥有长达10年的有效性跟踪研究,这是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公司将持续丰富临床数据,通过权威学术平台发布研究成果,将证据优势转化为专家共识和用户信任。
“在保持高端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我们正在实施‘深度下沉’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加速基层市场覆盖。”康华生物方面说。
业绩对赌压顶
在业绩持续承压之际,康华生物于今年7月迎来了控制权变更。
7月18日,康华生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康集团”)、持股5%以上股东济南康悦齐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上海万可欣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万可欣生物”)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以65.03元/股的价格,合计转让2847万股股份,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21.90%,总交易金额达21.51亿元。
与此同时,王振滔将剩余持有的8.08%股份表决权独家委托给万可欣生物行使。交易完成后,万可欣生物将直接持有21.90%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29.99%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此次收购设有业绩承诺安排,奥康集团及王振滔承诺在2025年至2026年两年内,康华生物扣非净利润合计数需不低于7.28亿元,且同期研发费用合计不低于2.6亿元。
这一承诺对当前业绩承压的康华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仅约1.83亿元,要完成两年7.28亿元的承诺,意味着公司在剩余时间内需实现业绩大幅好转。
康华生物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经营业绩,管理层已制定系统性的经营策略,正通过市场、成本、研发、BD的多维驱动,力争达成经营目标。
例如针对现有核心产品,公司正加大市场投入,优化销售激励机制,提升在重点医疗机构的市场覆盖;同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对成本、费用的管控,提高经营效率;在进行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公司更加注重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将资源优先向具有明确商业价值和近期转化潜力的研发项目倾斜;公司持续关注并积极接洽具有业务协同效应的BD项目,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技术,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长点。
随着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完成后,新的股东结构又将为康华生物带来哪些新的资源、战略视野或管理思路?对此,康华生物方面表示, 公司将充分借助上海在高端研发资源、顶尖人才储备和全球资本集聚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水平、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并购基金将集成各种产业资源支持康华生物整合沪蓉资源,对接上海研发与临床网络,共建贯穿研发、生产的协同体系,加速“研发—临床—商业化”全产业链条落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