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将扮演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
在业界人士看来,全会擘画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既是应对内外挑战的“攻坚方案”,更是夯实现代化根基的“行动纲领”,对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锚定“十五五”七大目标
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不仅勾勒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也通过五年规划的形式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象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赵福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七个发展目标相互关联,一个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助于其他目标实现。比如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助于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有助于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有助于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进一步全面改革取得新突破,必然会有助于高质量发展,必然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纵观七大目标,高质量发展始终贯穿其中。当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后,衡量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维度落在质效双升上,这种深刻变革既要求通过经济增长为2035年远景目标蓄力,更要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绿色低碳型转型,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卡点堵点,让内需潜力与开放活力形成叠加效应。
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后,“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这一目标直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白热化态势,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攻关,科技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从“十四五”的“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十五五”的“水平大幅提高”,显示出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的决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则为发展赋能,从要素市场化配置到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从优化营商环境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制度创新将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关注的是发展的精神维度,表示不仅要建设一个国力强盛的中国,也要建设一个文化繁荣兴盛的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在赵福军看来,这七个目标中,一个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其他目标实现。比如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显著成效,离不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离不开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和“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分别从民生福祉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定义了发展的终极目的。其中,美丽中国建设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将从污染防治向系统治理、全面提升迈进。“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则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思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认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相一致。具体而言,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实力相对应,科技自立自强与科技实力相对应,其他主要目标则与综合国力、国际实力相对应。基于这样的要求,‘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实现程度,也直接影响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铺就2035现代化基石
在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后,全会提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为此,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一步。而“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杨志勇认为,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中明确了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指引下确定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吻合。
总体看,“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目标,既是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具体部署,更是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精准对接。
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底盘,迈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阶段,在这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人口红利消退、增长模式转型等多重考验,也会迎来制度改革深化、数字经济崛起、区域协同发力等战略机遇。因此,“十五五”这五年的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赵福军表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不仅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还对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为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决定性基础,实现从“夯实基础”到“全面发力”的历史性跨越。这一跨越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文明形态的演进和国际角色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