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经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后,全会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提出了12项政策举措,这是“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核心部署,是立足长远、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这些政策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能让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具竞争力,也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三根支柱”战略任务协同发力
全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这一系列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战略任务,相互衔接、协同推进,共同构成实现各项目标的坚实支撑。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全面扩大内需,是“十五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三根支柱”。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银河证券方面认为,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12项重点任务之首,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地位,预计下一步政策资源将向先进制造业倾斜,通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短板装备与工业软件攻关,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
在科技方面,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洪略全球智库理事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会长徐洪才对记者表示,创新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产学研之间开展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同时重视基础科学研发,建立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落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投入屡创新高,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创新能力有效提升,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位列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首位。
在扩大内需方面,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徐洪才认为:“扩大内需成为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容应对各类挑战与冲击,必须将扩大内需置于核心位置。只有充分激发内需潜力,才能为经济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
对于全会提出的“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记者表示:“当前房地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新需求,尤其是要把握经济合理、品质提升的需求。”
此外,全会还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增强国内大循环、强化内需驱动绝非“关起门来搞建设”,未来我国将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国内和国际市场有效联通,改善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
徐洪才表示,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全球格局中,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维护多边经贸体系、促进经济全球化,实现投资与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
战略部署将助推相关行业发展
全会作出的系统部署,将为多个关键领域指明发展方向,带来积极预期和发展机遇。
对于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郭一鸣表示,这将推动科技领域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预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芯片研发等高科技行业将迎来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发展前景广阔。
资本市场是连接科技与产业的重要枢纽。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科技自立自强已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资本市场应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一级市场VC/PE为早期硬科技注入“活水”,同时二级市场支持更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在杨德龙看来,当前A股已率先走出“科技牛”行情,有望吸引居民储蓄向权益类资产转移,形成“财富—消费—产业”的良性循环。
对于全会提出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郭一鸣看来,这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预计智慧农业、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行业会得到大力发展。
对于全会提出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郭一鸣认为,这能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养老托育、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行业或将迎来更多的需求。
对于全会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绿色转型不仅是我国的环保要求,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当前我国已经将绿色转型从任务变成了增长动力,不仅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还培育出强大的新能源、储能等新兴产业集群,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超过25%,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郭一鸣指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促使企业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推动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崛起。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储能、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行业都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也将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