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04:00:00 股吧网页版
一周碳要闻:固态电池渐行渐近(碳报第168期)
来源:新京报

  一、双碳要闻

  A. 政策发布

  1.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文件旨在通过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行业信用共建,到2027年底,能源行业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更加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量显著提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高效运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行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普遍增强,信用成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零碳解读: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能源法》明确要求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记录制度。国家能源局表示,当前,行业信用总体状况良好,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主体失信事项较多、信用风险依然突出,一些经营主体多次受到我局及相关部门在电力安全生产、市场公平开放、信息披露报送、资质许可准入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有的高频率列入国家相关部门作出的经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合同违约记录,影响企业信用形象和行业整体营商环境。

  2.首个碳资产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据南网能源研究院10月20日消息,近日由南网能源院牵头完成的我国首个碳资产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指南》(GB/T 46412-2025)是我国碳资产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从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七个方面对碳资产管理提供指导。该标准由南网能源院投资与财务研究所总结多年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和碳资产管理经验完成,适用于各类组织应用GB/T 33173/ISO 55001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碳资产管理体系,有利于各方依据国际规则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

  零碳解读:碳资产是组织合法拥有或者控制、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与温室气体活动有关的资源,包括碳配额和碳信用及其衍生品、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排放强度控制制度体系下的碳指标、低碳技术/产品/服务的绿色溢价等。

  B. 行业动态

  3.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超4万亿千瓦时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7日,长江干流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大型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通过“六库联调”技术累计增发超1680亿千瓦时。

  零碳解读: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3亿人一年生活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9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4亿吨。9月8日17时13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110台机组实现今年首次全开运行。

  4.《风能北京宣言2.0》发布,提出50亿千瓦装机目标

  10月20日,在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上,全球1000多家风能企业的代表联合发布《风能北京宣言2.0》。《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为实现1.5℃目标,到2030年全球需累计开发风电27亿千瓦,到2035年风电累计装机达到43亿千瓦以上。中国风电“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零碳解读:中国风能资源丰富,“三北”地区、中东南部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中国风电持续保持高速稳定发展,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时代。《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风电已经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电源,能以最经济的方式推进能源转型、实现气候目标,也是保证各国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自主、促进公正转型的重要手段。风电可以形成全球性先进装备产业集群。风电装备和服务已经成为促进各国之间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

  5.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顺利通过蓄水前验收

  日前,国家“十四五”能源重大工程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顺利通过蓄水前验收,计划今年10月底蓄水。至此,该电站的土建施工全面完成,为工程今年底前全面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总长超过3.5公里的输水水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工法建成,较纯钢材质水道节约用钢约1万吨;电站自流排水洞的掘进贯通采取机械化施工,实现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在华南抽蓄领域的首次应用,效率达到人工钻爆的4倍;上水库区域建成投用我国首座抽水蓄能重卡换电站,运用20辆电动重卡运输土石,每年可节省燃油消耗68万升,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吨。

  零碳解读: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南宁市武鸣区,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十四五”规划中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广西境内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2022年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6.我国首艘自研大型出口双燃料客滚船成功交付

  10月23日,由广船国际建造的我国首艘自研大型出口双燃料客滚船在广州南沙交付。交付的双燃料客滚船可使用燃油和更清洁的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据介绍,船上这套LNG动力系统可以加注1000立方米左右的液化天然气,供5天左右的航行。船舶内装实现了100%国产化。这艘双燃料客滚船在交付后将用于意大利热那亚至巴勒莫之间的航线运营。

  零碳解读:该船动力系统采用4台9缸中速双燃料柴油机,在83.5%额定功率下航速即达25节,续航3300海里。配置低压SCR脱硝系统,满足IMO TierⅢ氮排放标准及意大利船级社(RINA)“Green Plus”绿色符号要求。搭载国产蒸汽透平发电机组(900kW),实现主机余热回收利用,显著提升能效指数。

  C.地方快讯

  7.江苏新发现大型锶矿床1处

  据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0月21日消息,勘查团队耗时四年深耕溧水盆地锶矿勘查,新发现1处大型锶矿床。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该锶矿(天青石)矿石推断资源量达545.55千吨,矿物量达265.40千吨,平均品位为48.65%。这是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火山岩盆地东北部,围绕爱景山大型锶矿床,在老矿山周边深覆盖区,继后方村大型锶矿床后又一新发现。

  据悉,溧水盆地东北部是江苏省重要锶矿资源矿集地,已发现大中型锶矿床4处。同时,项目组在工作区还新发现多条隐伏铜、铅锌、硫铁矿体,结合本次总结的成矿规律,提出了锶、铜、铅锌多金属综合找矿新思路。

  零碳解读:锶作为重要的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特种陶瓷材料、磁性合金制造业等领域,对于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8.广东: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参数优化、能耗管理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

  10月22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指出,提速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一批试点行业,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参数优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拣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组织试点城市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零碳解读:据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广东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人工智能集聚区,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600家,构建了以华为昇腾生态、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为代表的全栈式产业链,一大批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迭代升级,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引擎”。

  9.重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10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重庆市加快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指出,推动绿色建材规模化应用。健全绿色建材采信机制,进一步扩大采信范围。完善金融机构与绿色建筑项目之间的信贷联动制度,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扩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强化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将绿色低碳建材应用要求纳入绿色建筑标准,在政府投资工程、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鼓励采用绿色建材。

  零碳解读: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镇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降碳潜力巨大。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D.国际快讯

  10.南非政府拟投资1200多亿美元推进能源转型

  据新华社10月20日报道。南非电力和能源部长科西恩乔·拉莫豪帕19日宣布,南非政府计划投资2.2万亿兰特(约1267亿美元),以推进能源转型,解决长期困扰该国的电力供应问题,推动经济增长。

  拉莫豪帕当天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南非内阁日前通过的2025年综合资源计划。他说,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到2039年,南非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的发电量将明显超过煤炭。

  零碳解读:据拉莫豪帕介绍,届时,南非煤炭发电占比将由目前的58%降至27%,风能发电占比将从8%升至24%,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将从10%升至18%,核能发电占比将从约2%升至5%。此外,南非还将首次实现天然气发电,占比将达到11%。拉莫豪帕表示,稳定的电力供应对于南非摆脱停电困扰、重振经济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电,经济就不会增长;如果我们不能为企业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电力供应保障,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企业决定落户南非。”

  二、专题碳讨

  技术突破与市场加码并举,固态电池渐行渐近

  固态电池产业化再迎新的时间表。

  在固态电池的车端应用方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于10月23日发布,其中提出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30年实现小规模应用,到2035年有望大规模全球推广,届时电池的综合性能、成本和环境适应性将更贴合消费者需求。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方向,也是近年政策文件中明确的能源装备发展重点之一。近期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频传利好,多个团队提出的不同技术方案有望解决固态电池面临的续航短、电量少等瓶颈。

  多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固态电池相关ETF表现活跃

  据央视新闻10月16日报道,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 “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100公斤电池的续航有望从500公里续航延长至突破1000公里。

  这些技术突破中包括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10月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接触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难题。黄学杰团队在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所有的缝隙和孔洞,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

  另一项技术突破同样在电解质环节。在传统固态电池中,离子传导与离子储存功能分别由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承担,导致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为解决上述界面难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聚合物体系中,实现了具有分子尺度界面的一体化电极-电解质材料,为提升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方案。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提速同样在市场的热情态度上得到了验证,多只跟踪固态电池相关概念的ETF产品今年以来表现活跃。

  据Wind统计,固态电池概念权重达65%的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55)近20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超65亿元,截至10月24日年内涨幅已达57.60%。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

  固态电池概念成分股占比约40%的招商中证电池主题ETF (561910)近一月日均成交额超3亿元,资金净流入显著,截至10月24日年内涨幅达61.32%。

  政策驱动,多地纳入产业规划

  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固态电池鼓励政策无疑也是板块活跃的催化剂。

  今年2月份,工信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储能用固态电池发展,提出加快长寿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技术攻关,推动锂电池和钠电池固态化发展。

  3月工信部印发的《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在4月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工信部还提出要推动制定及发布固态电池等标准子体系,加快全固态电池等标准研制,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9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亦明确提出,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北京、上海、珠海等地也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固态电池纳入当地产业规划。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突破三重驱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明确,市场空间广阔。”中金公司研报提出,预计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机构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808GWh,其中2030年半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650GWh,其中动力、储能、EVTOL、消费电子分别对应半固态装机需求为466GWh、90GWh、60GWh、36GWh,渗透率分别为15%、10%、60%、23%。

  中银国际研报提出,设备投资是产业落地的前置环节,其订单和收入确认天然早于整车放量。当前固态电池产业整体处于中试和工艺路径确立向产线能力建设过渡的阶段,部分企业已完成关键材料和电化学体系的实验室突破,正加快建设中试或量产线。该机构认为,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和产业进展加快,上车应用节点临近,对于固态电池的批量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