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沐曦IPO成功过会,将募资39.04亿元用于高性能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这家公司最近挺火的,不仅是因为在冲刺IPO,而且还有点“低调”地官宣了首款全国产通用GPU芯片“曦云C600”,这项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算力核心部件领域的一次关键性突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字当然还是:自主。
曦云C600实现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流程国产化。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其中,很关键的是,沐曦自主设计了数十个核心IP。注意了,这里的IP不是指简单的IP形象,而是指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知识产权组件,这些组件可以在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重复使用,设计者可以将这些预先设计好的组件直接集成进自己的芯片设计中,从而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
沐曦有了这些芯片的自主IP以后,就可以将“自主”贯彻到比较底层的指令集以及硬件核心,也因此能更快推出从硬件到软件的通用GPU芯片。

不过,沐曦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来,他们的IPO受理时间与摩尔线程都在6月30日这同一天,首轮问询时间还更领先,但最终上会的时间却稍微落后,这似乎也表明,沐曦可能碰到更多质疑。
这种质疑可能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 沐曦股份的产品相当单一,2023年以来,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都是不折不扣的“营收担当”,虽然现在终于有了C600,但“一条腿走路”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一旦这款产品有个“白菜豆腐”,那沐曦的经营状况就会有比较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沐曦的研发进展也有不确定性。尽管公司研发投入并不算少,但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人员减少54人,较2024年末下降8%。虽然沐曦在招股书里表示会持续 “扩充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但到底如何扩充和加大?具体计划一直没有对外透露,就不禁让人有点怀疑。
如果能解决这两个疑问,进一步讲好国产替代的故事,沐曦会在资本市上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