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05:19:40 股吧网页版
“夕阳红”变身“朝阳金” 康养赛道风头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医疗康养、气候康养需求旺盛,旅居康养、森林康养渐成风尚……当前,康养产业正在不断打破场景与年龄边界,从传统养老的“夕阳红”领域蜕变为充满活力的“朝阳金”赛道。

  《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指出,中国康养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5年保守预计市场规模达9.5万亿元,2030年将逼近15万亿元。

  风尚:从“打卡游”到“沉浸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梦想,也成为当下很多老年人追求的“诗与远方”。

  72岁的李勇和73岁的刘寅阁是泰康之家·燕园在住居民,2023年,老两口开始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开启“候鸟式养老”。两年来,他们已在泰康之家全国16家园区旅居,“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感觉就像度蜜月一样”。据了解,近两年,泰康之家有超过1400位居民在其各地园区“候鸟旅居”。此外,还有全国各地近30万人次的客户到泰康之家体验旅居生活。

  近年来,旅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成为更多老年人的选择。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十四五”时期末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其中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

  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表示,“候鸟旅居”老人有几大特点:一是年龄上相对偏年轻;二是不喜欢一年四季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希望领略各地风光;三是不希望住酒店,想有家的感觉;四是希望有医养保障;五是有社交需求。

  这种集住宿、健康管理、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居模式,正推动康养产业从“短暂停留”向“长期居住”、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型。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新业态,推动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

  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结合本地深厚的中医药底蕴,培育打造“康养旅居”产业,引导特色民宿、非遗课程、药食同源、中医诊疗等资源与旅游人群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吸引众多游客在旅居中体验康养。青岛通过打造南北旅居康养“候鸟计划”试点工程,以青岛为枢纽,设计“夏避暑·冬暖疗”双主题线路。

  破壁:从“多场景”到“高科技”

  从海南三亚的海滨康养到云南昆明的气候康养,从城市社区的智慧照护到乡村的田园康养……越来越多的康养赛道正在加速涌现。

  根据《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通过康养消费者参与的康养方式以及不同康养方式的花费推算,中医药康养以19%的市场占有率居首。康养旅游(11%)、医疗康养(10%)、气候康养(9%)、智慧康养(8%)等新兴领域增速显著。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从潜在需求看,特色社会康养、森林康养增加潜力较大。

  从“多场景”到“高科技”,康养产业通过多元创新,重塑康养体验。

  佩戴手环实现实时监测、数据异常自动提醒,APP自动生成个性化运动和饮食建议,VR技术打造沉浸式减压场景……科技与康养的深度融合,正打破传统服务的时空限制。数据显示,当前康养领域AI穿戴设备应用率达34.3%,远程诊疗关注度达28.0%,部分项目已整合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等功能。

  从“银发族”到“全年龄段”,康养产业借助跨界混搭,吸引更多客群。

  “原本是陪父母来康养社区考察,没想到自己也办了年卡,周末带孩子来参加亲子养生课,一家人都能受益。”38岁企业高管王先生的选择,折射出康养市场的新变化——用户结构正逐步年轻化。

  报告显示,当前康养消费者参与康养的平均年龄降至41.5岁。伴随着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康养理念逐步取代传统的养老观念,显著拉低传统康养介入年龄。产业向健康状态管理、亚健康干预延伸,逐渐覆盖全年龄段消费者,释放巨大的产业增长潜力。

  “康养产业正经历从单一服务向生态化、从功能满足向体验升级的深刻转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技术渗透正在重塑产业逻辑。全龄化布局使康养设施使用率大幅提升,形成日间接待、短期体验、长期居住的多层次消费结构。

  挖潜:从供需两端破解行业痛点

  康养产业日趋火爆的背后,行业痛点也不容忽视。有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4.7%的康养消费者对当前康养项目“非常满意”,50.6%“比较满意”,30.4%“评价一般”。市场不规范、费用高企、康养项目单一、个性化服务不足等成为主要问题。从供给端看,当前康养产业仍处于“离散状态”,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尽管资本与科技开始介入,但尚未形成稳定商业模式。

  “康养产业的核心矛盾在于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结构性错配。”在朱克力看来,标准体系缺失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大量无资质机构混入市场,护理员专业培训不足,直接引发服务质量纠纷。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项目集中在温泉理疗、中医按摩等领域,而文化社交、技能学习等刚需服务供给不足。这种供需失衡造成开业项目存活率低,形成行业性发展困境。

  破解困局需构建多维驱动体系。朱克力建议,标准建设层面,应建立分级认证制度,明确医疗配套率、护工配比等硬性指标,可通过财政补贴引导机构达标。产品创新层面,需深挖地域基因实现差异化,比如高原地区开发缺氧训练项目,滨海城市推出盐疗康养,形成“一地一品”的特色格局。技术赋能层面,AI健康管理系统可提前预警慢性病,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疗愈体验,这种技术渗透可促进服务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

  另外,朱克力提到,企业布局应遵循生态化原则。空间选择上,优先布局医疗资源密集的城市区域,通过医养结合提升服务可信度。业态组合上,采用“康养+文旅+农业”融合模式,比如将康复花园与有机农场结合,形成“治疗-休养-回归”的完整链条。资本运作上,通过REITs等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利用方面,需充分对接乡村振兴专项债、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形成政策红利叠加效应。

  同时,产业协同层面,应构建跨领域创新联合体。医疗机构与康养基地共建远程诊疗系统,实现专家资源下沉。科技企业开发智能穿戴设备,提升健康监测精度。这种生态化布局将推动康养产业从地产依赖型向价值共生型转变,最终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释放万亿元级的市场潜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康养市场将呈现“科研驱动标准、政策规范乱象、中西结合增效、场景赋能普惠”的立体发展格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