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正成为近年来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治理危机,这场始于国内政治斗争的财政纠纷不仅暴露了美国内部治理的结构性顽疾,更在美国体系的铠甲上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裂痕。
此次政府“停摆”的直接导火索是国会两党围绕《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长问题的谈判僵局,深层根源则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必然结果。共和党坚持拒绝在预算案中附加任何额外条款,民主党则寸步不让,将《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长视为维护社会福利体系的底线,以此对抗特朗普政府的医疗补助削减计划。两党僵持不下的背后,是截然不同的政治算计与利益诉求。美国独特的联邦政体,更扮演了关键的催化剂角色。
美国实行联邦制,根据宪法划分联邦与州的权力边界,民生领域的大部分事务如教育、医疗服务、地方治安等主要由各州承担,这一制度设计使得联邦政府“停摆”对民众日常生活的直接冲击被部分稀释。在联邦负责的事务中,外交和国防等被界定为核心紧急事务,即便政府“停摆”,关键职能仍能得到优先保障。而对外援助、福利补贴、医保等非紧急领域,恰恰是特朗普政府长期计划削减的内容。对特朗普而言,联邦政府“停摆”不仅不会阻碍“小政府”改革的核心议程,反而能借机冻结这些他本就意图缩减的项目。因此,特朗普对破解僵局缺乏紧迫感。
民主党则有截然不同的政治考量。在他们的预期中,政府“停摆”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最终会更多地指向执政的共和党及特朗普政府,而非在野的民主党。这种对舆论走向的判断,让民主党在谈判中敢于采取强硬姿态。两党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博弈,使得临时拨款法案连续10次投票宣告失败,将国家推向了治理瘫痪的边缘。
特朗普的个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复杂性。这位以“交易大师”自居的总统,以善打“乱战”自诩,将政府“停摆”视为推进自身政治愿景的契机。因此他不仅没有积极调解两党分歧,反而通过威胁裁员联邦雇员等激进举措激化矛盾。显然,他希望这种激化既可巩固核心支持者的认同,又可进一步加深与民主党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