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07:25:00 股吧网页版
共探出版业转型新径 这场专题研讨解码行业新态势
来源:上观新闻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正面临“破茧蝶变”的关键机遇与挑战。10月23日上午,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举办“出版业发展新态势:现状、挑战与对策”专题研讨会,汇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以“思想碰撞”破题,以“务实探索”聚力,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绘制“路线图”。

  专家论道:多维度解码行业“现状图景”与“痛点难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业欲求其兴,必先明其势。”当天的研讨会上,专家们从政策导向、内容生产、技术融合、数据支撑四大维度,为出版业发展“画像”,既剖析行业痛点,也有对创新路径的务实探索。

  人工智能的“融合之径”,在政策与治理的协同中前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人文艺术学部主任陈少志教授梳理了AI+背景下出版业的新格局,她强调,“人工智能+出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思想解放、实践创新与价值重塑”的深度变革——需突破出版垂类模型、出版智能体、开源生态等技术关键点,更要坚守“伦理底线”,做到因时、因势、因社制宜。她建议,头部企业应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数智素养+跨界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设立首席数据官、人工智能官等岗位,让技术服务于“繁荣文化生产、增强文化传播”的初心。

  数字出版的“破局之问”,在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中寻解。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孟晖指出,当前数字出版仍深陷“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同质化严重”“互动场景单一”“商业模式局限” 及 “伦理法律失范” 的困境。她提出,破解之道在于“从内容产品转向知识服务”:以沉浸式体验吸引用户,以AI技术强化社群运营,构建“优质内容+跨界合作+知识元宇宙”的新生态,同时以技术赋能内容审核、以法规筑牢行业底线,方能实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之策”,在“出版+X”的范式中突破。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讲师祝璇璇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高质量发展”,提出出版业正从“经验驱动”转向“算法驱动”、从“内容提供商”升级为“知识服务体系”的核心判断。她以“出版+X”融合范式为切入点,列举多个生动实践,例如“出版+教育”可依托VR/AR技术实现教材多维化呈现,“出版+娱乐”借助AI写作、AI编曲拓展内容边界,“出版+文旅”则通过元宇宙、数字孪生构建沉浸阅读场景。但她亦警示,技术赋能不均导致的产业链失衡、技术逻辑引发的伦理风险,需以“技术升维、价值关照、合力凝聚”三重路径破解,避免“唯技术论”遮蔽出版的文化内核。

  行业数据的“理性之观”,在“分化转型”中锚定方向。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员谢晓晖以2022—2024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统计数据为支撑,呈现传统出版的“转型阵痛”:图书种数增加,新出品种持续增长,但总印数却在下降。他指出当前出版社数字化“实效不彰”,核心症结在于“懂内容+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他呼吁,行业需在“顶层规划”与“基层创新”间找到平衡——既聚焦青年群体需求创新选题,又推动产业内部资源共享,让中小出版单位“抱团取暖”。

  共识凝聚:以“协同之力”破行业痛点,绘发展蓝图

  “独行快,众行远。”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校教师围绕“破局路径”展开深度探讨,形成三大核心共识:

  其一,人才是“第一资源”,需打破评价壁垒与培养边界。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黄彬教授指出,出版业从“出版无学、编辑无科”到设立博士点,行业发展已进入“人才驱动”新阶段。当前需突破传统职称评价局限,将游戏出版、网络文学、出版传理人等新兴领域纳入评价体系;职业教育更需“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AI出版、数字内容制作等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培养“能实操、懂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陈少志教授补充,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打造“出版高层次人才库”,通过“3+1” 跨界培养模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国际引进),吸引全球优质人才。

  其二,政策是“关键支撑”,需强化引导与保障力度。孟晖副研究员提到,部分出版机构因“认知不足、资金短缺”对AI融合持观望态度,且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亟待政府出台“技术补贴”“专项基金”等扶持政策,同时细化版权保护、内容审核等法律法规,让行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祝璇璇讲师则强调,政策需兼顾“创新”与“公平”,避免技术赋能不均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尤其要支持中小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

  其三,资源“重要保障”,需推动产业链整合与生态构建。谢晓晖馆员以江苏“送政策上门引人才”为例,建议上海借鉴“整合思维”,推动出版业与教育、文旅、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书香上海”品牌,打造古籍出版、主题出版等“拳头产品”。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黄彬表示,未来,学校将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将行业前沿动态、技术创新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优化“出版与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增设“AI 内容制作”“数字孪生应用”等模块,培养适配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学校教育培训与检测资源,为出版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培训、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搭建“企业需求—学校服务—人才供给”的联动桥梁,助力上海出版业构建“内容创新—技术应用—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发展生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