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慢病的管理和治疗是整个慢病领域至关重要的环节。家用呼吸健康需求目前处在一个爆发期,未来会形成几百亿元的市场。”10月22日,在天津举办的2025年媒体开放日活动中,瑞迈特(301367.SZ)董事长庄志说。
瑞迈特是一家专注于呼吸健康领域的医疗设备和耗材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瑞迈特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超过40%的增长。
庄志说:“过去几年,我们主要关注于产品的升级、发展以及海外市场,对于品牌的关注度不是太高。但现在,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家中国本土公司,需要有跟实力相匹配的品牌地位,这是我们从今年开始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做下去的工作。”
“进一步提升品牌知晓度和影响力是我们公司这几年需要补的课。过去,我们一向是以技术和产品为主。尤其前几年,我们都是以海外市场为主。海外市场最重要的就是产品质量、性能以及服务。在营销端,我们过去投入的量不够,这个工作在未来几年会有一些调整。尤其在国内,我们要持续打造品牌,持续加大在营销端的投入。”庄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国产医疗设备取得突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志新教授表示,近三十年来,国产医疗设备从一无所有中走来,逐步平替和领先进口医疗设备。
“我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医院工作,当时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我们在医院见到的医疗器械清一色都是进口的,几乎见不到国产品牌,连注射器都是进口的。过了好多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开始陆续接触到一些国产医疗耗材和药品,一开始是不起眼的药品,比如葡萄糖、盐水等。然后陆续开始见到国产的医疗设备。国产医疗设备的腾飞也就是最近10—15年,大概也就是2010年以后。”曹志新说。
以呼吸机为代表的国产呼吸治疗设备已经实现平替进口品牌。曹志新指出,目前,国产医疗设备的迭代速度明显超过了国外品牌。
“在我们创业初期,家用呼吸机市场被国际企业垄断,中国相关产业链几乎为零,核心技术与部件受制于人,国产品牌举步维艰,用户不得不以高昂价格购买国外产品。”瑞迈特执行副总经理周明钊表示。
面对这一局面,瑞迈特选择了一条艰难但坚实的道路:正向研发,从底层技术破局。
2003年,瑞迈特第一台多导睡眠监测仪上市,2007年第一台CPAP睡眠呼吸机上市,2008年通过欧盟CE认证,2012年通过FDA(美国食药监局)认证。2022年11月,瑞迈特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瑞迈特超20款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并成功进入美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国医保体系,产品已经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5年1月31日,瑞迈特家用呼吸机国内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台,通气面罩销量超过1000万只。
周明钊表示,最近二三十年,国产医疗设备从一无所有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呼吸健康领域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缩影。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与探索,国产呼吸治疗设备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过程,实现了守护亿万用户呼吸健康的初心。
业绩恢复性增长
瑞迈特专注于呼吸健康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家用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睡眠监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制氧机等,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8月披露的数据,2023年,瑞迈特家用无创呼吸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2.4%,排名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6%,在国产无创呼吸机品牌中排名市场第一。
瑞迈特产品销售以境外为主。2024年年报显示,境外收入占比为64.21%。
2025年上半年,瑞迈特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4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42.19%。
对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原因,庄志介绍:“今年上半年市场最大的增长来自于美国业务的恢复。一直以来美国是我们公司第一大市场,2023年和2024年都在去库存的状态,到2024年年底去库存基本完成。所以,今年美国业务基本全面恢复。这是我们2025年上半年美国呼吸机业务增长较快的原因。另一方面,美国以及欧洲的呼吸耗材增长也比较快,得益于我们过去几年在欧美市场持续地销售,因为耗材是不断消耗的,只要做进去了这个市场,而且口碑还不错,客户对这个产品会不停地复购,市场通常会一直保持下来。”
当前,瑞迈特正着力推动业务从单一设备向全场景解决方案演进。基于在呼吸健康领域24年的研发积累,近期瑞迈特推出了新品雾化器及高原“智能移动用氧组合方案”,以多款差异化产品,覆盖户外短途应急及室内长期使用等场景,满足用户雾化和氧疗等的呼吸健康需求。
未来,借助连通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呼吸健康管理云平台,瑞迈特希望赋能包括家庭环境、医院和诊所、康复中心、养老院、慢病管理机构等多场景的呼吸健康管理,并持续在产品“智能、轻便、低噪、舒适、环保”等方面做技术创新,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构建起一套覆盖预防、治疗、康复与日常呼吸健康管理的多场景全流程的完整解决方案。
庄志表示:“未来我们希望成为全球呼吸健康管理的首选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设备的提供商,希望提供一整套全场景的,从院内到院外,再到社区医院,覆盖患者各个慢病管理环节的一整套服务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