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进程明显提速。10月22日,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已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上市辅导工作。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已从早期的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具备了上市基础。上市进程提速,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成功上市,企业融资渠道会拓宽,品牌影响力也会提升。
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在政策层面,2024年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将商业航天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今年6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在科创板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发布为企业降低前期投入成本、打开资本市场大门提供了助力。
在产业链层面,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了完整产业体系。郑磊分析称,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广泛覆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运营、地面设备以及应用服务等各环节,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火箭海上回收等技术突破正在加快。
在企业层面,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经营范围涉及商业航天的存续、在业企业共计413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注册相关企业67家;413家企业中有民营企业388家。整体看,这部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足、成长性好、吸金实力较强。以星河动力为例,IT桔子数据显示,该公司于9月份完成了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
“接下来,商业航天领域会有更多企业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为打开自身成长新空间、产业加速跃升蓄力。”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全行业商业闭环待打通
商业航天是推动全球航天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期,换挡提速势头明显。在新阶段,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日益专业化,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纳入打通商业航天二级市场“最后一公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均为打通全行业商业闭环提供了助力。
打通全行业商业闭环,对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是连接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纽带。商业闭环一旦形成,企业就能以市场收入覆盖运营成本,完成从“烧钱”到“自我供血”的蜕变,从而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商业航天的全行业商业闭环尚未打通,不过,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细分领域的商业化进展较快。卫星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遥感数据服务在智慧城市、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撑。
“后续,打通全行业商业闭环的工作重点之一仍是技术创新。围绕可重复使用火箭、深空探测与载人航天、高端航天材料等核心技术,各方应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迭代更新降低产品或服务成本,同时,培育下游应用市场,催化需求释放。”张孝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