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18:43:30 股吧网页版
挑西瓜、比价格、开盲盒告别“参数内耗” 手机AI开始集体接地气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过去,手机厂商“卷”AI(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抢占各种大模型参数榜单,自研大模型参数动辄高达700亿甚至1000亿。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几家手机大厂的开发者大会都不约而同地把焦点放在了如何让AI“落地”,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

  从“卷参数”到“拼落地”:AI竞赛进入场景为王时代

  “过去大家一直都是‘卷’硬件、‘卷’参数,说实话现在有点‘卷’不动了。未来是功能体验的比拼,后续用户听到关于参数的(介绍)会越来越弱,我们希望通过AI把体验做得更好。”荣耀MagicOS AI产品部总经理张冲在近日的采访中表示。他举例称,荣耀MagicOS 10的YOYO(荣耀AI语音助手)已经能实现“挑西瓜、比价格、开盲盒”等生活化任务。据悉,荣耀Magic8系列可实现3000+用机场景自动执行,覆盖衣食住行购。

  “做千亿级模型需要两万卡以上的集群,往2000亿、4000亿(参数)跑的时候,投200亿元也不够。”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此前说道。在他看来,单纯追求参数规模已不具可持续性。

  事实上,整个行业都在朝着AI“场景化、实用化”方向加速推进。vivo称,其AI助手已覆盖约2500个高频场景;OPPO公布的场景数也达到2200个,并在最新系统中展示了“一键闪记”和“小布记忆”等贴近日常的AI能力,例如,在推荐餐厅时,系统会结合用户体检报告中的健康数据(如过敏食物、身体指标等)来避开不适合的菜品。

  提及AI更“落地”背后的技术支持,张冲将其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内部的技术,包括对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以及AI Agent(智能体)的研发投入,这让系统具备‘反思-理解-规划-执行’的闭环能力;第二层是基于底层模型的感知能力,系统能对用户意图精准识别;第三层是生态带来的服务闭环,比如购物环节,我们与‘值得买’‘识货’合作,用户询问YOYO,它就可以呈现更低价或者优惠券。”

  生态共建:打破孤岛,实现“全场景智能”的关键

  然而,要想实现真正的“全场景智能”,仅靠单一厂商远远不够。一周前,OPPO和vivo在开发者大会上均强调了生态的重要性。其中,周围指出:“用户用手机,手机厂商只占了15%的时长,还有85%的时长是用于开发者提供服务,特别是头部的互联网厂商。”他坦言:“当手机的智能体要做任务的时候,我们只能做自己的功能和应用,比如是否流畅、调亮度、连Wi-Fi等,如果想跨应用操作,还需要和对方(互联网厂商)讨论安全授权的标准。”

  只有更多生态伙伴的加入,才能把AI应用的蛋糕真正做大。10月23日,在荣耀开发者大会上,荣耀发布了“1×3×N”生态战略。其中,“1”代表荣耀AI Connect平台,即将荣耀的AI能力开放给生态合作伙伴;“3”代表通过生态、渠道、技术与品牌三种模式扶持合作伙伴;N则覆盖教育办公、智能家居、音频穿戴、玩具陪伴等N个产业集群,目的是建立跨品牌、跨场景、跨设备的智能互联生态。据悉,荣耀的生态合作伙伴已包括美的集团、长安汽车、海信集团、比亚迪等企业。

  在IDC分析师郭天翔看来,荣耀的AI功能将不只是服务于自己的用户,而是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赋能整个终端行业,帮助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AI终端行业发展。

  事实上,“全场景智慧生活”已成为所有头部厂商的共同叙事。比如,华为早年提出的“1+8+N”战略,即以手机为核心入口,通过系统(如HarmonyOS)连接其他设备,实现跨设备、跨场景的协同体验;OPPO提出的“1+N+X”全场景战略,将手机设为枢纽,N代表配件及智能家居,X代表更多延展服务与解决方案。

  苹果虽然没有用“1+8+N”这类数字公式对外宣传,但其生态运作逻辑也高度相似,iPhone作为中心设备,通过iPad、Mac、Watch等构建设备家族,再通过iOS/macOS及云服务强化生态黏性。虽然路径不同,但可以看出,智能终端的竞争已从单一硬件参数的比拼,升级为“AI体验+生态”的综合较量。

  不过,在实现跨设备协同的过程中,不同品牌厂家的设备,协议和系统都有差异,如何降低连接门槛成为关键挑战。

  对此,张冲解释了具体的实现路径:荣耀将“碰一碰”作为入口。“第一步让‘万物皆可碰’成为一个标准通信协议。我们用手机去碰其他设备,只要对方设备安装了荣耀互联,就能直接唤醒该应用;如果对方没装,我们通过一碰就能把轻量化的荣耀互联App传过去。现在已经做到了与苹果、华为设备互联,目标是让所有品牌的设备都能实现互联。”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荣耀已连接中国市场80%的智能空调,70%的智能汽车;在智慧车联领域,已覆盖140+品牌,6000万辆存量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