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新蓝图,开创新局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日前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关键五年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系统谋划,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
在上海,来自科技、教育、卫生系统的党员干部们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全会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十五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要锚定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目标,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上海市科技系统将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聚焦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体系化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引领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实现从“建框架”到“强功能”跃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上海的智慧与力量。
“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新征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上海教育系统一定要坚决贯彻全会部署,推动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为科服务、为产育人”的贡献导向和“需求牵引、以需定供”的改革逻辑,推动全市高校全面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布局,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所急所需,有力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未来五年是建成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冲刺期。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将认真对照中央对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定位要求及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结合上海实际,坚持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研究规划梳理一批重大任务、重大平台和重大改革事项。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说,全会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是“十五五”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以更强的使命感,加速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全会强调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强的意志力,突破艰难险阻,在全球人工智能科技竞争中为国家争取战略主动。”
心怀“国之大者”,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面向“十五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为高校的育人方向、教育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要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服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中,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工作细节中,要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中体现使命担当,不断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十五五”时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实际成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当前,同济大学正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路径优化学科布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奋发有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以高质量编制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为抓手,抢抓机遇开拓新局,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凝心聚力从“加速”向“突破”迈进,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心任务,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城市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为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积极贡献高校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表示,要主动将学校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表示,面向“十五五”新征程,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推动科研创新成果反哺育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报国志向和学术志趣,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团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杨柳一说,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用青年话语、青年思考解读全会精神,激励更多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全力冲刺“十五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全会坚持人民至上,细读全会公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民”二字贯穿始终。
教育和健康事业,都是民生关切的热点领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江帆表示,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十五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确立了目标。上海将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城乡、区域、校际均衡水平,夯实全体市民素质战略基点,勇担全国教育改革探路者和试验田使命,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一流水平的城市教育。同时要深化实施基础教育“双新”改革,建设学龄人口次第过峰的师资、校舍等资源跨学段余缺调配机制,实施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布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上海卫生健康系统要进一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按照“顶天、强腰、立地”的要求,结合人口布局和城市发展需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化、服务水平同质化。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夯实分级诊疗,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传染病预警监测防控能力建设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城市韧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胡伟国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公立医院公立属性,努力将医院打造成为全球医疗新技术的策源地、国家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示范点、上海公共卫生应急和灾害救援的重要基地,以及社会急需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高地,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让更多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延斌说,全会鲜明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医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科学编制和实施医院“十五五”规划,聚力医学科技创新、优化学科与人才队伍、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把“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