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是强国之基,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大国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重庆是我国“制造重镇”“智慧名城”,“重庆制造”是一张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响当当的“金名片”,是“中国制造”大版图中的“明星板块”。近年来,重庆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亮点频频。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新能源汽车穿梭于城市街头,全国每生产三辆摩托车就有一辆来自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1,防爆化工巡检机器人、国内最小工业级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不断涌现,为重庆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写下了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重庆推动制造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交出了一份高分报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重庆美的、重庆海尔成功打造全球“灯塔工厂”,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1231个、智能工厂211个,国家级5G工厂34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个、居西部第1,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西部第1,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重庆制造业在深厚产业基础上正在迈入智能化、生态化升级的新阶段,正在形成独特的贡献度和显示度。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擘画了美好蓝图、确定了奋斗目标。蓝图就是奋斗的“路线图”“任务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这两大定位,是重庆“十五五”发展的“纲”和“魂”。更好承担“两大定位”的使命责任、努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引擎,需要进一步换挡升级、转型赋能。
换挡升级、转型赋能,“创新”是核心密码,也是工作导向。重庆制造业的不断蝶变,背后的动力是创新;坚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样要一以贯之坚持创新。“十五五”期间,重庆将迭代升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扎实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牵引“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让“重庆制造”阔步迈向“重庆智造”“重庆创造”,以实实在在的“智造”“创造”成果推动重庆在更好服务全国大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争创新地位。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现“十五五”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拿出时不我待的干劲、马上就干的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展现重庆担当、贡献重庆力量,不断提升重庆服务全国大局的贡献度和显示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