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消息,上海与苏州、常州、昆山三地市区范围内公交实现了互联互通(试运行)。
即日起,市民可使用交通卡公司依据交通运输部标准发行的“上海公共交通乘车码”,刷码乘坐苏州、常州、昆山三地市区范围内的公交线路。在此之前,上海已与宁波、嘉兴、台州等地已实现公共交通二维码互联互通。
“上海公共交通乘车码”在上海交通卡app、云闪付app及申活汇app等多个平台上线,用户可通过上述渠道刷码在长三角已实现公共交通部标码互联互通的城市刷码便捷乘车。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深入,长三角交通领域的“一码通行”持续推进。2023年11月,《长三角交通领域“一码通行”工作方案(2023-2025)》出台。
不过,对长三角居民来说,关于“一码通行”后便捷度提升的感受似乎不太明显,异地扫码乘车始终是一笔“糊涂账”,这是为何?
需求有多大?
“一码通行”中的“码”,是采用交通部二维码支付规范和标准改造完成后的部标码,各地部标码上线后,城市间开通白名单,居民异地乘坐公共交通时,不必额外切换平台或地域,直接亮码即可。
不过,从数据来看,使用这一功能的长三角居民数量有限。
2023年7月,宁波成为第一个与上海实现公交轮渡等部标码通行的城市。截至2025年年初,在上海刷宁波交通码乘坐地面公交、轮渡的,累计使用不到600笔,消费金额1000多元;上海市民在宁波扫交通码乘坐公交的,累计使用约2.5万笔,消费金额近5万元。
这样的数字,与单个城市每日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次相比,着实有些不起眼。
“去外地城市,大部分用户会选择支付宝或微信上申领当地乘车二维码。”台州一家负责交通刷码平台开发与运维的负责人说。一方面,相较于专门的公共交通码APP,支付宝、微信等APP用户群体更大,市场占有率更高,大多数居民已经形成了使用习惯。另外,只要切换定位,适用于所在地的公共交通二维码便能使用,操作不算复杂。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使用交通联合卡的用户。交通联合一卡通系统由交通部主导,已覆盖全国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尤其在已经开通NFC功能的城市,手机便可充当移动交通卡,用户直接感应刷卡,畅行无阻。
如此计算下来,也许仍对公共交通二维码“一码通行”有需求的长三角居民本就不算太多。
范围有多广?
大多数长三角居民对公共交通二维码异地扫码这项功能并不知晓。一定程度上,这与“一码通行”的城市数量较少直接相关。
相较于《长三角交通领域“一码通行”工作方案》中明确的任务分工表,工作进度稍晚于相关要求。
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苏州、嘉兴等部分城市的互联互通试点工作应在2023年先行启动。2024年启动沪苏浙皖11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工作。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范围。不过实际情况是,时至今日,仅有浙江宁波、嘉兴、台州和江苏苏州、常州等5个地级市实现与上海公共交通二维码互联互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3月,南通市官方出行平台“畅行南通”与上海“出行即服务”(mass)平台“随申行”完成系统化对接,南通与上海公共交通乘车码互联互通——不过,略显尴尬的是,“随申行”平台二维码是政务服务码“随申码”,而非符合交通部二维码支付规范和标准的部标码,彼此之间无法互认。也就是说,南通与宁波、嘉兴、台州、苏州等地无法互通。
“一码通行”的推行范围和适用领域同样限制颇多。一些城市“一码通行”的推广范围仅限部分区域,这主要因为城市内部公共交通二维码尚未统一,比如,在台州,上海交通码仅能在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三大市区范围内使用;一些城市实现“一码通行”功能的公共交通方式有限,同样因为城市内部地面交通、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二维码并非一个,比如,使用其他城市发行的公共交通二维码,在上海仅限地面公交、轮渡直接扫码使用,乘坐地铁不可用。
“同码”却不“同权”,也让“一码通行”含金量打了折扣。为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一些城市推出票价优惠政策,而异地扫码均不享受。比如,在嘉兴,一次乘车原价2元,上车刷码半价,70周岁以上老人、退伍军人、残疾人等,乘车免费,5小时内免费换乘。而使用异地公共交通二维码扫码乘车,相当于现金支付,一般不享受单次优惠。
宁波具体承担公共交通发码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解释,结合前期城市间沟通情况,各地乘车码相对独立,考虑到隐私数据整体可控等因素,又要体现本地平台差异性,异地扫码的长三角居民暂无法享受同等待遇。
呼吁“同城待遇”
现行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难以回避和忽视的问题。政府为主导,改造建立区域范围内“一码通行”的平台,意义还大吗?
某地一位交通领域干部告诉记者,当地一开始并未开通扫码乘车服务,市民意见纷纷通过市民热线、市长信箱等各种渠道反馈过来,使用二维码的意愿十分强烈。
各方普遍认为,公共交通的乘车优惠与折扣,将成为自发码平台的一大吸引力。在嘉兴,“卡码同权”的政策率先在当地推出后,公共交通二维码平台嘉通行App每月下载量增长八九千人次。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先行,异地乘坐公共交通享受优惠政策,也是“同城待遇”的重要实践。
实体卡一卡通已有尝试。2023年5月1日起,持有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卡的外地游客,在宁波乘坐公交车和轨道交通也可享受当地公共交通优惠政策——乘坐市区公交车享受6折优惠,乘坐轨道交通享受9.5折优惠。
宁波交通运输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仅这一项面向外地游客的优惠政策,当地财政部门已给予了大量补贴。换言之,外地游客到宁波已享受到了相当折扣福利。
结合前期城市间沟通情况,考虑各地乘车码相对独立以及公共交通行业改造的复杂性,宁波公共交通相关负责人认为,“基于交通行业统一的二维码支付标准,才有可能让长三角居民享受公共交通刷码乘车的‘同城待遇’。”这是微信、支付宝等扫码平台无法实现的。
长三角交通领域的“一码通行”应名副其实,长三角一体化的“同城待遇”同样期盼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