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10月24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后,市场随即上演剧烈震荡。受其第四季度营收展望不及预期、资本支出计划下调等利空因素冲击,该公司股价遭遇重挫,巴黎证券交易所与米兰证券交易所股价均暴跌超10%,其中米兰证券交易所股票一度触发暂停交易机制,美股盘前跌幅同样超10%。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意法半导体的业绩下滑,反映出成熟半导体市场当前面临的复杂困境。一方面,全球汽车电子需求增速放缓,直接冲击其车规级芯片主业;另一方面,功率器件领域竞争加剧,这种双重挤压态势,让市场对行业拐点判断产生重大分歧。
财报数据透寒意
意法半导体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多项公司经营核心指标同比出现明显下滑。其中,营收实现31.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2.55亿美元下降2.0%。
盈利能力的下滑更为显著,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3.51亿美元降至2.67亿美元,降幅达24%;营业利润率从11.7%大幅收缩至6.8%,缩水近5个百分点。毛利率表现同样不及预期,本季度为33.2%,略低于公司此前给出的展望中值。
意法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将其归因于“汽车和工业产品组合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若计入3700万美元的资产减值、重组费用等特殊项目,公司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仅为2.37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更是录得-0.26美元/股的负值,与非通用准则下0.29美元/股的每股收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公司资产运营与成本控制面临严峻挑战。
对此,薪火私募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翟丹分析认为,这一表现主要受其核心业务——汽车与工业产品增长未达预期的拖累。从行业角度来看,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但需求低迷、库存高企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对行业整体造成了压力。特别是汽车和工业芯片市场,受中国汽车销售持续低迷的影响,需求恢复速度远低于预期。此外,意法半导体的资本支出计划下调也反映出其对短期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因此,意法半导体的财务压力既有行业共性挑战的影响,也与其在汽车和工业市场的业务组合表现不佳有关。
在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吴高斌看来,意法半导体核心财务指标全面承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共性挑战,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紧张等,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意法半导体自身经营策略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如产品结构、市场布局等方面调整不够及时,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除财务指标承压外,真正引发市场恐慌的是意法半导体对第四季度的业绩展望。其预计第四季度净营收中值为32.8亿美元,环比仅增长2.9%,且显著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5亿美元。
业绩利空消息一经发布,资本市场立即给出剧烈反应。10月23日当天,意法半导体在欧洲两大核心交易所的股价同步暴跌:巴黎证券交易所股价单日跌幅超10%,米兰证券交易所股价跌幅同样突破10%,并因波动过大触发暂停交易机制,这是该公司近三年来首次因股价暴跌引发熔断。美股市场方面,尽管尚未开盘,盘前交易中该股跌幅已迅速扩大至10%以上,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态度明确。
券商机构迅速调整对意法半导体的评级立场。摩根大通在财报发布前维持的“中性”评级与26.40欧元目标价,在事后被解读为暗含预警——该行此前已指出,2026年汽车市场问题将持续存在,整体库存仍处高位,除非出现大规模经济复苏,否则产能利用率将持续受压,且2026财年增长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疲态尽显
若将视线拉长至2025年全年,意法半导体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在2025年一季度时,公司延续了2024年的增长势头,受益于汽车电动化与工业自动化的持续推进,营收同比实现小幅增长,毛利率维持在34%以上。
但从第二季度开始,业绩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受全球汽车市场复苏放缓、工业订单不及预期的影响,意法半导体当季总营收从上季度的25.2亿美元小幅增至27.6亿美元,环比增长10%,同比下滑14%;毛利润9.26亿美元,同比下降28.5%,毛利率为33.5%。
汽车半导体市场的疲软是影响意法半导体业绩的最直接因素。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但全球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且汽车半导体库存经过此前的补库周期后,已进入去库存阶段。
摩根大通的分析指出,2026年汽车市场问题将持续存在,整体库存仍将处于高位,除非出现大规模经济复苏,否则产能利用率将持续受到影响。作为全球车规级MCU与功率器件的主要供应商,意法半导体直接承受了库存高企与需求放缓的双重压力,这与AI芯片、数据中心半导体等领域的供不应求形成鲜明对比。
在需求疲软的同时,意法半导体还面临着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在汽车半导体领域,英飞凌、安森美等竞争对手纷纷加大车规级产品布局,尤其是在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多家企业加速扩产以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翟丹认为,与英飞凌、安森美等竞争对手相比,意法半导体的核心竞争劣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组合的竞争力不足,尽管其成像传感器和微控制器销售表现强劲,但电源和分立产品的疲软影响了整体业绩。市场响应速度较慢,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意法半导体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合作深度有限,与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可能未达到预期深度,导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与英飞凌、安森美等竞争对手相比,意法半导体的核心竞争劣势体现在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灵活性上。竞争对手能更快地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中,满足汽车厂商对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的需求,同时能更灵活地调整市场策略,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客户的需求,而意法半导体在这些方面相对滞后。
翟丹表示,意法半导体的财务表现受到行业共性挑战和自身业务短板的多重影响,未来需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加速市场响应以及调整区域策略来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