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商报讯(记者吴其芸)10月22日,北京商报社举办以“240小时免签政策下的入境游”为主题的2025深蓝智库年度沙龙。在圆桌对话环节中,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介绍,近期,“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已进行重要升级,在产品形态上,从单一的游览产品扩展至涵盖景点门票、交通接驳、电话卡办理与小额换汇等一站式服务;在内容方面,携程正与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景点观光基础上融入汉语课程、茶艺、插花等中国文化体验,推动产品从单纯观光向深度文化解读转型。
在布局入境游市场的战略中,携程正尝试超越传统旅游产品范畴。秦静介绍,今年夏天,携程新开设了一家以入境游为主题的文化体验餐厅。她指出,实践表明,直接向外国游客讲述宏大的传统文化概念,传播效果往往有限,而美食则是普遍受欢迎的交流媒介。该餐厅通过沉浸式视频与动态3D技术,生动展现中国各地的代表性文化与美食,向外国游客传递出丰富的地域文化与旅行灵感,激发他们走出当前所在城市,进一步探索中国更多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故事与饮食文化的兴趣。
“在入境游市场迎来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如何助力供应链上的商家把握机遇、实现经营突破,成为携程发力的重点。”秦静坦言,依托携程在全球的20余个站点,为供应链上的酒店与商家提供覆盖20余种语言的翻译服务,使其产品得以快速触达境外客源。除基础翻译外,携程也在布局深度本地化运营。例如,针对日本游客偏好,会为配备智能马桶的酒店打上专属标签,以满足其本地消费习惯。此类精细化设计不仅增强了海外游客与平台的黏性,也帮助具备差异化设施的商家实现了精准获客。
谈及入境游客所面临的痛点,秦静表示,携程在全球各地做了众多调研,例如,部分海外家庭子女数量较多,远超中国民航“一名成人可携两名儿童”的规定,导致部分海外家庭无法带领所有孩子共同乘机。目前,携程也正与国航等航司探讨该政策适配性问题,寻求符合国际旅客需求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餐饮服务方面,不同地区游客存在显著差异化需求。”据秦静观察,部分国家的游客对食物成分标注要求较高,尤其关注含糖、坚果等过敏源信息以及菜品卡路里含量等,而国内多数餐厅尚未建立此类明细标识体系,这些细节都对中国旅游服务的国际化与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携程目前已在入境游产品设计中强化了对服务细节的考量,并将重点评估合作旅行社是否具备为不同客源国游客提供针对性服务的能力,以系统性提升入境游客的旅行体验。
秦静指出,入境游不仅关乎旅游行业本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对国民经济与社会民生具有广泛带动作用。外国游客在华期间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全面落地于国内产业链,其经济效益将辐射至多个相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