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人形”)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近日,北京人形联合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必选”)宣布,正式开放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SDK(软件开发套件),标志着以“开源开放”为核心的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随后,北京人形推出开源具身世界模型WoW。这一模型面向行业开源后可以帮助更多具身智能机器人快速学习掌握各项技能。
谈及近期一系列动作,北京人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京人形加速构建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开源创新体系,助力行业打造“最好用”的机器人。为适配物料搬运等实际应用场景,北京人形团队基于“慧思开物”平台开发了专用模型。该模型经过海量不同规格料箱的训练,使机器人获得了强大的泛化识别能力,能智能应对各类料箱的抓取任务。这意味着,在新工厂部署时,搭建这一模型的机器人可以迅速上岗作业,极大地提升生产线快速响应能力。
北京人形具身智能负责人车正平表示,通过具身智能平台以及具身世界模型等,在底层架构上,北京人形构建了覆盖仿真与真机全链路的具身智能数据体系,以数字孪生与虚实融合采集方案,为不同机器人本体与场景任务提供高质量训练支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表示:“开源是具身智能产业化的关键催化剂。北京人形的‘平台+模型’双开源策略,相当于为行业提供了‘操作系统+大脑’的基础设施,这将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创新,形成技术迭代正循环。”
中国机器人CR教育培训标准委员会委员魏国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京人形的开源开放战略不仅将加速技术迭代,更有望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生活场景”。
技术开源的同时,北京人形正加速推动商业化落地。北京人形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25年9月份起,北京人形的“具身天工2.0”与“天轶2.0”机器人已进入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在无人生产线上自主完成料箱取放、搬运等任务。
此外,北京人形“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此前已在李宁运动科学实验室用于跑鞋测试,通过精准模拟人类跑步姿态采集数据,解决了传统测试受个体差异限制的难题。
除北京人形外,其他企业也在推动商业化落地。优必选已在工业场景实现Walker S的批量应用;松延动力新一代人形机器人首发3个小时内销量突破200台;今年加速进化机器人出货量已超700台,实现全球市场交付,加速构建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链路生态。整体来看,头部企业纷纷推动人形机器人终端价格降低,并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场景生态竞争”。
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柏斯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开源生态成为竞争高地,从算法模型到开发工具的全栈开源,正替代封闭研发模式,成为头部企业吸引生态伙伴的核心策略;工业场景率先规模化,相比服务场景,工业场景的标准化需求与明确投资回报率更易推动机器人商业化,物流、汽车制造、3C电子成为必争之地;软硬一体化能力决胜未来,从单纯硬件性能比拼转向“算法+数据+场景”的综合竞争,如北京人形通过“具身天工”(硬件)与“慧思开物”(软件)协同,实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