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三季报陆续披露,从截至10月25日的最新重仓基金情况来看,FOF的指数化配置趋势越发明显。个别FOF的前十大重仓基金,有9只为ETF。
在旺盛的需求下,基金产品也顺势推出多元配置FOF和ETF-FOF等创新品种。指数基金的加入,固然给FOF配置带来更多选择,但也对基金经理的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FOF青睐指数基金
10月25日,建信福泽裕泰混合FOF披露三季报,一共有2只指数基金进入十大重仓基,位居首位的是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国泰黄金ETF位居第四大重仓基。同在25日披露三季报的万家优选积极三个月持有FOF,前十大重仓基中有3只是ETF,除第一大重仓的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外,还有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和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值得一提的是,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的三季报显示,10只重仓基中有9只为ETF,涵盖到了宽基、债券、主题、商品等ETF品种。该基金持有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华安创业板50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的比例,均在10%以上。
除ETF外,普通指数基金也受FOF青睐。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的三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基中有6只为指数基金。海富通中证短融ETF、平安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富国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A、富国中债1-5年农发行债券指数A,均进入重仓基金之列。
公募FOF出现于2017年,很长一段时间以主动型基金为配置对象,指数化配置是近年才出现的趋势。根据华泰证券研报分析,截至2024年末,已有90.73%的公募FOF配置了ETF。根据Wind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一共有近50只FOF的第一大重仓基金为ETF。截至10月25日披露三季报的37只FOF中,有11只的第一大重仓基是ETF,其中有5只ETF持仓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过10%。
迎合需求上新品
实际上,FOF配置的指数化趋势不仅表现在需求端,产品供给端的创新也在持续推进。具有代表性的是多元配置类FOF和ETF-FOF。
截至10月25日,全市场以“多元配置”命名的7只FOF,均成立于2025年,且在投资范围中为指数基金留出空间。以10月23日公告成立的浦银安盛盈丰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为例,该基金募集规模为27.16亿元,权益基金投资策略包括主动和被动基金,后者包含普通指数型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ETF等。
此外,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截至目前,2025年以来申报的ETF-FOF产品已近20只,其中有7只为9月以来申报的产品,出自景顺长城基金、鑫元基金、平安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等。
从投资比例上看,ETF-FOF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是被动指数基金大发展背景下基金公司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的新型产品。以今年9月成立的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为例,其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投资公募基金的资产比例不低于80%,其中投资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截至目前,已成立的ETF-FOF中既有权益产品,也有债券产品。
“不仅是FOF,理财等配置型产品都将目光投向指数基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些机构客户存在明显的指数配置需求,他们申购的公募或理财产品,必然会有部分配置指数基金。随着这种需求的增加,指数基金特别是ETF的品类和规模在持续扩容,今年扩容较明显的是债券ETF。”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根据Wind统计,截至10月24日,债券型ETF规模已超过68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000亿元。从单只产品看,目前全市场52只债券ETF中,已有30只产品的规模超过100亿元。
对资产配置能力要求更高
指数化配置给FOF产品带来了更多选择,同时由于指数基金品种日趋多样复杂,对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圳一位FOF基金经理表示,指数基金的蓬勃发展会大大提升FOF的资产配置效率,能引入更多资产类别改善产品特性。就三季度而言,他在FOF投资上大幅增加纳斯达克ETF的配置,以反映对人工智能科技板块投资价值的偏好。
此外,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FOF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止于专业选股,更在于多元配置。FOF更能在权益、固收、商品、黄金、海外等多元资产中寻找更优组合,这是普通投资者甚至单一策略基金难以独立实现的。
但上述沪上基金经理也说到,在指数配置的趋势下,FOF管理者需要更高的多元资产配置能力,比如基准框架搭建能力,以及在这基础上做出超额收益的能力,还有捕捉各类套利和定价失真机会的能力,包括利用QDII折溢价的情况进行套利,或参与网下IPO的机会,或者大宗交易来取得超额收益。
北京一位FOF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提到FOF面临的一些挑战。他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做资产轮动的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市场频繁受到各种冲击因素的影响,资产配置方法和模型容易失效。此外,部分ETF工具存在流动性不足、跟踪误差大等情况。随着产品数量增加,ETF-FOF可能也会趋于同质化,需在策略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中寻求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