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排1.0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福建省级财政1:1配套;两地累计互访交流近600批次,签订合作协议100多份,实现区县对接全覆盖……自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以来,上海市与福建省三明市在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等重点领域深耕细作,合作成效显著。
产业对接作为合作的重中之重,三明市针对性地推出沪明用电直通车服务,助力总投资454.7亿元的83个合作项目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从“企业等电”变为“电等企业”
以往项目落地时,用电申请常需经多部门审批,配套线路建设又受工期、场地等因素制约,“企业等电”常常导致项目投产周期延长数月。在沪明合作项目推进中,三明市打破常规,以“服务跑在需求前”的理念,将用电保障工作前置,让“企业等电”变为“电等企业”。
在与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区县合作关系的永安市,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于2024年初确定引入四个沪明合作项目后,永安市政府、产业园管委会、三明电力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仅用三天就完成项目用电负荷测算——预计未来三年园区用电需求将新增3.6万千伏安,现有电网难以承载。
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徐全明说,电网规划迅速调整,将220千伏观成变电站及4条10千伏专用线路建设提上日程,还创新采用“平行作业”模式:变电站土建施工与线路勘察设计同步推进,市政部门开辟施工绿色通道,最终比原计划提前72天竣工投运。这一“提前量”,恰好为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引进的沪明合作项目解了燃眉之急。
“我们与上海相关科研单位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逐步深化,用电需求大幅增长,观成变电站的提早投运,直接补齐了产业园的负荷缺口。”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玉棋说,供电保障的及时到位,为产业发展扫清了能源障碍,让产业园的发展步伐更稳健。
上海浦东新区金桥(永安)产业园的建设,同样是“电等企业”的生动案例。作为沪明合作的标杆项目,该产业园依托现有熟地建设配套产业化生产用地,目前已申请上海市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补助资金1300万元,其中400万元用于石墨烯研发实验室及孵化车间升级改造。
徐全明说,项目推进过程中,电力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将计划投建的合作项目前期网架建设纳入电网建设滚动规划,提前完成供电线路铺设与设备调试,确保园区建设与生产用电无缝衔接,为沪明产业协同发展筑牢能源基石。
从“完成落地”到“优质落地”
泰宁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个旅游金字招牌,还开发了大金湖、上清溪、九龙潭等十大景区。旅游产业作为泰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大旅游格局。
今年1月,在沪明合作框架下,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正式营运,实现了当地五星级酒店“零”的突破。为助力酒店实现绿色发展,集光、储、充为一体的微电网项目在此落地。每年可利用光能发电40余万千瓦时,减少4000多吨温室气体排放,不仅能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为酒店提供热泵加热热水,还能充当应急保障备用电源,为酒店稳定运营保驾护航。
“低碳、零碳酒店的建设,促进了泰宁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销售部总监杨九莲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酒店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五千人次。
在三明市将乐县积善工业园,福建佳闽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冻食品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计划今年投产,建成后年产约2万吨熟食,可带动100余人就业。
作为从上海返乡投资的乡贤,该企业董事长肖远祥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沪明用电直通车的便捷服务。他说,不仅高压公共电网建到了企业门口,还使用两台互为备用的变压器,按需用电,“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20多万元。”
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产业合作提质增效,为推动老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从“基础保供”到“安全无忧”
“用电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预想跑在故障前’让我们心里特踏实。”这是沪明临港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共同感受。这座由上海临港集团与三明高新园区于2023年11月共同打造的百亿产业园区,集聚了高端装备、医疗器械、中医药等产业集群。
“为确保企业安全可靠用电,当地建立了‘政企联席办’服务机制,为每个沪明合作项目量身定制用电保障方案。”沪明临港产业联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郑伟说,双电源、移动发电车、带电作业等技术支持,全程为项目建设及企业用电织密防护网。
据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张钟杰介绍,每个沪明合作企业都拥有专属的用电保障特战队,“一企一策”制定应急保供电方案。同时,借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定期走访,实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用电状况。
截至目前,在15个已建成、26个在建、42个拟建的沪明合作项目中,近50支用电保障特战队全程跟进,从企业角度提前预判各类用电需求和潜在用电异常,第一时间前置应急、化解矛盾,确保项目用电无忧。
“沪明用电直通车按下服务‘快进键’,有力保障了产业落地稳、见效快。”三明市苏区振兴中心副主任王建表示,沪明两地正持续深化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园区共建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