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能源”趋势已势不可挡,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将迈向新阶段。以“数字电力·AI启航”为主题的2025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发展论坛日前在河北崇礼举办,论坛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大数据与统计分会主办,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正与电力系统加速融合,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驱动力。
“加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力行业的深度融合,是清洁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当前,世界正进入数字生产快速崛起的新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数字化技术正成为驱动新型电力系统演进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电力行业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电力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取得诸多成就。数智技术正赋能电网调度全链条,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可观、可测、可控、可调能力。多个行业级新能源调动运行管理平台建成,实现新能源运行、监测、分析全覆盖,推动新能源日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同时,我国成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助力实现数亿千瓦新能源功率快速经济调配。国内多个亿级多模态电力行业大模型建成,为智能巡视数字运维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数据是推动电力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要素。能源大数据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能源的生产、存储、运输、消费全过程,包含电力、煤、石油、天然气等各品类能源数据以及工商、气象、金融、碳排放等相关数据。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中心(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杨维介绍,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政府授权、企业合作采购、公开获取等方式累计接入57类、2177亿条能源大数据,并开展“总部—省公司”两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该中心对内促进多方数据汇聚融合,对外统一数据服务窗口,面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例如,以能源大数据为基础,杨维及其团队开展了电碳计算模型研究,建成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吉雅图说,在“十五五”能源电力工程增量提速与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压力下,如何用数智技术破解项目盈利难题,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驱动力,成为行业当前共同探索的路径。公司凭借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工程建设领域的积淀,打造面向新能源电站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的数智平台,从设计源头出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电站高质量建设和高收益的目标。例如,通过“AI+气象数据+电价预测”模式重构投资收益模型,替代传统“固定电价×发电量”的粗放测算,实现电价波动下的精准投资;“AI+数字孪生技术”则可匹配实时气象数据、实时电价、客户侧实时需求,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融入电力行业,为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