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冰和孩子们在一起

张冰给孩子们开亲子故事会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
以前,光谷人张冰在武汉一家互联网企业上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号,她的代号就叫“水果”。后来她转型做社区公益亲子故事会活动时,孩子们觉得她和蔼可亲,这个代号更拉近了相互间的心理距离。于是,“水果姐姐”或者“水果老师”就被叫开了。
这几年,发现不少双职工家庭存在孩子“看管难”的问题,她就在部分街道的建议下成立社会组织,在光谷多个社区实践推广暑期、周末“共享家长”公益低偿托管班服务。几年下来,已经惠及到上千名孩子及其家庭。
托管班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张冰是80后光谷人,以前在武汉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中层管理者,负责培训工作。2020年,因公司业务调减,张冰决定留在武汉,尝试在社区民生服务领域做些事情。
2023年5月,她主动联系到花山街道10个社区,说愿意给有孩子的家庭做公益亲子故事会。活动落地执行后,受到欢迎。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冰了解到,白羊山社区从2021年开始举办暑期公益托管班,以缓解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的焦虑,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不过,受限于经费、人手等原因,社区托管班时间短、规模小,僧多粥少。
“我觉得自己能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张冰认为,采用家长众筹基本运行经费、征集大学生做志愿服务的模式,或许可以增加托管规模、丰富服务内容。
2023年暑假,张冰跟白羊山社区以及部分家长协商好,试行家长众筹形式的托管班,提供课业自习、素质教育、保险午餐、大学生志愿者食宿等服务;只要场地允许,托管名额尽量增加,同时社区适当调减补贴。这一次,托管名额扩大到40人,报名火爆。
“水果老师,能不能还增加一个名额啊?老大能照顾自己,最小的有老人带,就是担心看不住才上小学二年级的老二,怕他跑出去玩。帮帮我吧!”开班前,有一位三孩妈妈没抢到名额,就加了张冰的微信,打来视频电话,满脸焦急。
这件事情触动了张冰,想办法增加了名额。“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她决心坚持把托管班办下去,帮助更多家庭。
2024年,花山街道借鉴白羊山社区的经验,在所有社区推广“社区筹一点、市场让一点、家长出一点”的暑期公益低偿托管班。每个孩子只花很少的钱,就能上4周的托管班,还能学手工、练书法,家长们纷纷点赞。今年,佛祖岭街、关东街的部分社区也跟着试水,和顺社区负责人李励说,活动反响超出预期,还没结束就有家长追着问:后面还办不办?
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据了解,托管班场地一般由社区提供,运行成本主要由家长承担。那么,师资从哪里来?
有限的众筹经费,无法请到外部专业机构的老师,动员社区里有空闲的居民吧,主要适合做秩序维护、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事情。
至于教素质课程的人员,张冰把目光投向大学生,成功对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华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也需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加入后,主要负责班级管理、素质教育等,与社区工作者、家长代表等一起,让孩子们学得愉快、玩得开心。
今年暑假,在白羊山社区托管班小班当班主任的王晶,是湖北第二师范学校英语系的大二学生,当时管理41名孩子,教手工等兴趣课,她既忙碌又充实。
“刚来的时候,我和其他几名学习师范专业的同学,面对班里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仍然有些束手无策。”王晶回忆,有个孩子报名后,开班头几天没有来,等来的时候,自己习惯性地把孩子安排在靠后的座位,这引发家长的不满。她不知道如何沟通。
张冰得知情况后,一方面耐心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达成谅解,另一方面也跟王晶等大学生志愿者分享经验:遇到事情时要提前主动和家长沟通,先肯定孩子再说具体事情,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带着情绪沟通……
有了张冰的传帮带,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学生志愿者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能够把托管班管理得井井有条。托管班快结束时,王晶告诉张冰,带了一个月的托管班,感觉学到了不少课本之外的东西,还说这段经历能帮助自己以后去考教师资格证。
参与过假期托管班互动的光谷某高校团委一位老师表示,学校十分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假期托管班服务,既服务了社会民生需要,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共享家长”的温暖力量
随着开办这种托管班的社区增多、受托孩子数量随之增加,张冰从去年开始,邀请有时间的宝妈群体参加托管班志愿服务。他们既是家长代表和监督员,又能为这里注入“共享家长”的温暖力量。
“看着自己和邻居的孩子们在托管班里开心成长,我自己觉得特别有价值。”今年暑期,软新社区居民徐小兰时间宽裕,于是当上志愿者,她自己的孩子也在托管班里,度过了愉快的4周托管时光。
现在,考虑到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有双休日带娃,托管班从暑假、寒假延伸到平时的周六时间。这一天,上午孩子们完成作业,下午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而对应的家长则安心上班。
软新社区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她每周六要上班,照顾不了两个孩子,家中也没大人帮孩子做午饭,于是把他们送到周末课堂托管1天。她请张冰帮俩孩子买午餐,张冰爽快答应下来。
今年4月份的一个周六,她点了一份奶茶请外卖小哥送给张冰喝。“我想感谢她帮了我大忙。”可出乎王女士意料的是,张冰收到奶茶后,转而送给两个孩子,说这是对表现良好的孩子的奖励。
“心里被这一杯奶茶暖到了。”张冰感觉到,家长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托管班的认可,同时她感叹,家长既上班又带两个孩子,也不容易。
甚至有受益的孩子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支持。唐佳禾家住白羊山社区,今年9月份上初中。他参加过社区前两年的暑期小托管班。今年,他当上托管班小志愿者,做小助教,管理班级纪律,中午配合生活老师打饭。“以前总是别人帮我,现在我能帮到大家,感觉自己有用啦!”他这样想。
从最初托管1个社区40个孩子,到今年累计为花山街、佛祖岭街、关东街共14个社区开办托管班,张冰用众筹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方式帮一千多名孩子享受到快乐“成长营”,极大减少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