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上海证券报与南方基金共同举办的“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活动,走进集成电路龙头企业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旦微电”)。当天,来自证券公司、保险资管、私募基金等机构的40余人参加了调研,复旦微电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卫率高管团队接待了投资者一行,南方半导体产业基金经理郑晓曦代表机构投资者与公司高管进行座谈交流,分享了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框架,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市场展望。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的有关部署要求,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展现公司投资价值。同时,引导投资者更加深入直观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跟踪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增强投资信心,共同搭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交流平台。
10月24日,在上海市杨浦区湾谷科技园内,投资者参观了复旦微电产品展示馆,直观了解了公司发展历程、相关产品和应用成果。这家1998年诞生在复旦大学校园内的高科技公司,成功地将高校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能够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目前,复旦微电在全球拥有2000余名专业人才,已成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领跑者。

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座谈交流汪茂琨摄
复旦微电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卫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微电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产业创新前沿,每一次战略延伸,都紧扣国家最紧迫的需求,都代表着产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经过多年的深耕与战略聚焦,复旦微电已经构建了多条协同发展、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线,在多个关键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
“我们累计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主持或深度参与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这些成果,是我们引领技术方向、定义产业规范的话语权,也是我们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资本’和‘技术底座’。”张卫说。
展望未来,张卫表示,复旦微电子将坚定不移地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与“赋能者”,继续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在“创新”上再突破,强化核心驱动力,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高技术壁垒的芯片赛道持续深耕的同时,对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二是在“质优”上做文章,拓展市场新空间,深入挖掘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垂直行业的深度需求,开发更高性能、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加强人才培育与生态共建,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学科上的优势,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与产业链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更具韧性和活力的产业生态。
在投资者交流环节,复旦微电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卫、复旦微电常务副总经理沈磊、复旦微电总经理助理俞剑、复旦微电董事会秘书郑克振、复旦微电财务总监金建卫等高管团队,回答了投资者关心的公司产品拓展、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等问题。
在现场交流环节,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郑晓曦以“AI及半导体行业解析与市场展望”为主题,分享了她的半导体行业投资框架,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坚定看好国家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半导体是工业发展的基石,是电子设备的心脏,以几千亿美金的市场规模支持了几十万亿美金的庞大下游市场。2024年以来,半导体板块迎来自主可控和周期拐点向上的共振。”郑晓曦分析称,从周期角度来看,半导体自主可控板块处在景气上行早中期,今年下半年以来晶圆厂陆续融资扩产,将支持半导体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公开信息显示,郑晓曦目前管理南方半导体产业、南方信息创新、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等多只聚焦科技领域的基金产品。作为深耕科技投研领域的资深基金经理,郑晓曦始终以“研究创造价值,产业链投资贡献alpha收益”为核心投资逻辑。她坚持产业趋势投资,擅长以全产业链视角穿透行业动态,捕捉从硬件到软件的技术创新脉络;同时锚定企业基本面,聚焦具备核心竞争壁垒与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在科技赛道中挖掘长期价值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