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5环洪湖马拉松在湖北洪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下称“洪湖山水项目”)金湾湿地沿线开跑,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跑者感受洪湖湿地之美。
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作为湖北首个环湖马拉松赛事,2025环洪湖马拉松路线超过80%的赛道沿湖布设,其中约一半路程位于洪湖山水项目范围内。
洪湖山水项目是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于2023年3月开工,今年9月29日通过验收,项目通过生态斑块吹填480万立方米、乔木种植15万株、水生植物恢复300万平方米、养殖尾水治理约9000亩、生态沟渠治理270余公里及垃圾填埋场等系统性、整体性生态修复,统筹解决洪湖流域面临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重构“江湖联动、人水和谐”的生态格局。
项目承建方中交一航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作为维系长江与洪湖间的“生态纽带”,这片岸线曾一度满目疮痍,岸土裸露、林带衰颓、水土流失触目惊心,沿江村落沟渠堵塞、草木萧疏,人居环境与“长江绿廊”的愿景相去甚远。面对困境,项目团队“分段精治、换种提质”,践行“适地适树”理念,精选本土耐候树种,栽植7.2万株乔灌木、20万平米草皮,打造出“层林尽染、红叶漫堤”的独特景观。
紧邻洪湖的江汉平原水产养殖基地,曾深陷“尾水直排污染湖体,湖水恶化反伤养殖”的恶性循环,导致鱼虾蟹大面积死亡。项目团队运用“干塘+半干塘+带水作业”组合清淤模式,为近9000亩渔场开展生态手术,精准清除了底泥污染病灶。为攻克尾水净化难题,团队还创新地将“三池两坝”工艺升级为“四池三坝”,搭配纳米微管增氧技术激活微生物活性,同时优化生态浮岛、隔离带与水生植物布局,构建“物理拦截+植物吸附”双重防护网,清除12万立方底泥污染,净化270公里河道沟渠,水体净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水生植物既是洪湖的“生态心脏”,也是鱼虾栖息、候鸟停歇的“生命摇篮”。但受洪湖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沉水植被几近消亡,湖底“荒漠”不断蔓延。为唤醒水下生机,项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成立“水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实验室”,根据不同区域底泥特性,构建“挺水-浮叶-沉水”立体绿脉,累计恢复野莲、莼菜、菹草等18种水生植物,恢复面积超万亩,重现洪湖“水下森林”。
据最新统计,洪湖水质均值已连续8个月达到Ⅳ类,创下近5年以来最好水平,氮磷总量下降30%,湿地植被覆盖率由2023年的13.7%提升至30%。
经济效益方面,洪湖市旅游人数突破830万人次,增长16.4%;清水蟹水产养殖由亩产100斤增至亩产200多斤,相比以往每亩增收1500至2000元。
本届赛事半程女子组冠军殷晓雨赛后直言,选手可在奔跑中欣赏秋日芦浪、候鸟群飞等自然景观,洪湖的湖光美景让这次奔跑变成享受,也帮助她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