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网站显示,欣强电子(清远)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这家由俞氏家族控股95%的PCB(印制电路板)企业上市之路突然按下暂停键,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欣强电子原本计划募资9.62亿元,全部用于高多层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改扩建项目。然而,伴随其IPO进程的,“一股独大”的家族控制、IPO前夕的天价股权激励,以及营收增长乏力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爷仨儿控股95%
欣强电子的IPO申请于2025年7月初获受理。公司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以八层及以上高端PCB为主。
根据招股书披露,欣强电子的产品均价超过2000元/平方米,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广泛应用于存储、通讯、消费电子等领域,特别是在存储领域,PCB产品的收入占比约为60%-70%。2024年,公司在全球内存条PCB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2.57%,在全球固态硬盘(SSD)领域的市占率约为2.57%。
公司典型的家族企业背景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欣强电子的实际控制人为俞孝璋、俞宛伶及俞金炉三人,三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同持有公司95.04%的股份。其中,俞金炉是俞孝璋和俞宛伶的父亲,俞宛伶则是俞孝璋的姐姐。三人均为中国台湾籍,形成了典型的家族式控股局面。
股权结构方面,YU FAMILY持有公司94.35%的股份,而YU FAMILY又由AKO BVI全资持有,俞孝璋和俞宛伶分别持有AKO BVI 60%和40%的股权。
俞金炉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出生于1950年,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创建了诠脑机电设备(深圳)有限公司(简称“诠脑机电”)和欣强电子。资料显示,诠脑机电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精度CNC数控设备及自动化机器零配件,并提供相关设备的维修与技术服务。
《财中社》注意到,俞氏姐弟均于2004年5月同时加入诠脑机电,均担任副董事长。次年8月,两人又同时在欣强电子履新,只不过弟弟成为了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姐姐出任董事长特别助理。
2024年,74岁的俞金炉计划将欣强电子的运营管理权过渡给第二代,儿子俞孝璋成为接班人选。当年1月,俞孝璋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长的权杖,并在同年5月接任总经理职位。
新任总经理获4.2亿股权“天价礼包”
在欣强电子递交IPO申请前夕,公司总经理职位发生了重大变化。2025年5月19日,陈德福正式接任总经理一职,俞孝璋不再担任该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陈德福上任的当天,公司的控股股东YU FAMILY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欣承投资”转让了2005万股股份给陈德福,转让比例为公司总股本的4.37%。按IPO估值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约为4.2亿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陈德福自2001年起在诠脑电子担任工程师,该公司为俞家人全资控股。此后,他曾在联能科技、珠海方正科技高密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任职,担任过制造部总监及总经理兼COO。
然而,企查查数据显示,珠海方正科技高密电子的历史主要人员名单中并未出现陈德福的名字,且业界对其公开资料和重大业绩也知之甚少。
令人关注的是,在欣强电子成立20年来,从未向外部人士分配过股份。然而,偏偏在公司递交IPO申请前一个月,公司破例将一份价值约4.2亿元的“大礼包”送给了刚上任的总经理。此举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质疑。
此外,2025年5月8日,控股股东YU FAMILY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将股份以2.80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三家平台。此价格对应公司2024年净利润的市盈率为7.68倍,估值为12.85亿元。然而,短短一个月后,欣强电子的IPO估值大幅攀升至百亿级别,募资规模预计达到10亿元。投资者对此低价转让股份的行为是否合理,提出了疑问。
营收增长乏力 IPO前分红1.8亿
欣强电子近期的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关注。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69亿元、10亿元和9.99亿元,2023-2024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5.13%与-0.13%,增长已显乏力,甚至在2024年出现小幅下滑。
相比之下,归母净利润则呈现较快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8498万元、1.32亿元和1.68亿元,2023-2024年的同比增速达55.26%和27.45%,呈现出营收与净利润增长不同步的态势。
与同业公司相比,欣强电子的业务规模明显偏小。2024年,深南电路(002916)、健鼎科技、沪电股份(002463)和胜宏科技(300476)的营收规模均突破百亿元,方正科技(600601)也接近35亿元,而欣强电子同期营收仅为9.73亿元。根据CPCA发布的《2024年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营收榜单》,公司在国内PCB百强企业中仅位列第71位。
公司在业务结构上也存在一定风险。报告期内,其存储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06%、69.69%和60.87%,显示出对单一应用领域的高度依赖。此外,销售渠道亦较为集中,向合营公司销售收入及通过其代理实现的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17.70%、11.51%和17.29%。有行业人士指出,该模式下合营公司承接订单后主要向欣强电子采购PCB产品,实质上令公司近似于合营公司的“代工厂”,业务独立性存疑。
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391万元、3471万元和3776万元,平均研发费用率约为3.7%,低于行业6%的平均水平。尽管公司在招股书中强调产能利用率高,但该指标已从2023年的93.15%下滑至2024年的85.07%。销售区域亦高度集中,来自中国台湾的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30%以上,报告期内分别为32.17%、38.88%和30.56%。
值得关注的是,在IPO前,欣强电子实施了大规模现金分红。2022年与2023年分别派现9000万元和9056万元,累计金额超过1.8亿元,占两年净利润总和的80%以上。据股权结构显示,俞氏家族合计持股95.04%,这意味着分红绝大部分流入其名下。
随着IPO进程中止,监管与市场对欣强电子的业务独立性、公司治理、研发能力及成长持续性等方面均存疑虑。能否对这些关键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将直接影响这家家族控股企业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