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7 18:34:20 股吧网页版
华夏银行三季报:净利润下降2.86%,管理层调整聚焦内生增长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K图 600015_0

  10月23日晚间,华夏银行(600015.SH)作为首家披露三季报的上市银行,向市场交出了一份复杂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79%,净利润同比下降2.86%。

  在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扩大的背景下,这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暴露了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正在经历的经营困境。

  净利润下降2.86%

  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降8.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降2.86%。

  单看第三季度,情况更为复杂。该季度华夏银行营业收入193.59亿元,同比下降15.02%,创下年内季度降幅新高。但净利润却实现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这种“收入降、利润增”的反常现象,揭示了银行经营状况的复杂性。

  从收入结构看,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为462.94亿元,同比减少1.6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6.94亿元,同比增长8.33%,成为业绩亮点。

  对收入形成巨大拖累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该指标从去年同期的33.26亿元暴跌至今年的-45.05亿元,降幅达235.45%。这一项就减少收入78.31亿元,成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资产规模方面,华夏银行继续保持扩张态势。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4.5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0%。贷款总额2.44万亿元,增长2.93%;存款总额2.34万亿元,增长8.72%,存款增速显著高于贷款增速。

  资产质量隐忧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规模的“被超越”成为标志性事件。截至9月末,华夏银行总资产4.59万亿元,较年初仅增长4.8%,这一增速不仅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更使得其在规模竞赛中被城商行赶超。年内江苏银行、北京银行两家城商行先后实现资产规模超越,打破了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传统层级界限。

  资产质量是观察银行健康状况的关键窗口。截至2025年9月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8%,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商业银行1.49%的平均水平。不良贷款余额升至384.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2亿元。“一升一降”的现象表明,虽然不良率略有改善,但不良贷款的绝对额仍在增加,风险化解压力不减。

  零售信贷成为新的风险敞口。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个人贷款不良率已升至2.27%,较年初上升0.47个百分点,其中非房贷类个人贷款不良率更是高达3.07%,反映出该行在消费信贷、经营性贷款等领域的风险管控存在明显短板。而不良贷款余额的隐性增长更值得关注——尽管不良率微降,但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仍增加5.42亿元,这意味着该行通过贷款规模扩张稀释不良率的空间已逐渐耗尽。

  同时,规模增长乏力的核心原因在于风险偏好的收缩,在不良率高企的背景下,该行对信贷投放采取谨慎态度,前三季度贷款余额仅增加692.77亿元,增速2.93%,远低于8.72%的存款增速。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夏银行拨备覆盖率149.33%,比上年末下降12.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6%,比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这两项风险抵御指标的下降,可能意味着银行在未来面对潜在损失时的缓冲能力有所减弱。

  净息差收窄是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华夏银行也不例外。截至9月末,该行净息差为1.55%,较上年末的1.60%下降0.05个百分点。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盈利能力面临持续压力。

  资本充足率方面,华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4%,资本充足率为12.63%,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44、0.56和0.81个百分点。资本消耗速度加快,对业务扩张的支撑能力值得关注。

  更值得警惕的是风险抵御能力的持续弱化:拨备覆盖率从年初的161.89%降至149.33%,跌破150%的监管合意水平下限,在九大股份制银行中仅高于民生银行。贷款拨备率同步降至2.36%,较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逼近1.5%~2.5%监管区间的下限。

  管理层频繁更迭

  华夏银行近年来高层人事变动频繁,董事长八年三换行长。2025年1月,担任董事长近八年的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职,而此时距离他再次当选董事长仅一个多月。

  李民吉离职后,该行行长瞿纲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瞿纲作为70后,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他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2025年华夏银行将重点从夯实客户基础、深化成本管控和拓宽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来源三个方面激发盈利增长动能。

  今年3月,北京银行原行长杨书剑正式加入华夏银行并担任董事长,随后多名北京银行系高管陆续加入。10月23日,华夏银行公告聘任方宜为首席风险官,方宜此前为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高层变动不仅限于董事长职位。2024年,华夏银行高管团队经历了大洗牌,十余个高管岗位发生了变化,副董事长、董事、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监事均轮番离任。

  频繁的人事变动可能影响战略执行的连贯性。从李民吉到杨书剑,再到以瞿纲为代表的管理层,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并执行到位,是华夏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战略转型的突围尝试

  面对经营压力,华夏银行正试图通过战略转型实现突围。2025年,华夏银行明确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深化绿色金融特色”的战略部署。

  在绿色金融领域,华夏银行是最早布局的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25年6月末,华夏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3329.05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总额增速14.48个百分点。今年7月,该行还成功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在数字经济赛道,华夏银行投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总额增速12.13个百分点。该行正尝试在汽车、物流等重点产业运用数字金融模式,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

  华夏银行也试图通过数字化赋能改善营收结构。2025年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55%,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对冲息差压力的重要力量。财富管理、信用卡等业务领域的场景化创新与数字化赋能是主要推动力。

  在普惠金融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03.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比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

  面对挑战,华夏银行管理层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严格资产质量管控,把好新增资产质量关,持续推动不良多元化处置,不断提升风险处置能力和价值贡献”。

  但扭转局面并非易事。从2018年至今,华夏银行的营收规模始终在1000亿元关口徘徊,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探。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大背景下,华夏银行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动能。

  截至10月24日,华夏银行每股股价在7元左右。纵观银行业的2025年,净息差收窄成为普遍挑战,华夏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只是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从北京银行空降的新董事长杨书剑,面临的是连续多个季度营收下滑的严峻局面。

  对于华夏银行而言,新任管理层需要时间证明自己,而资本市场似乎已失去耐心。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7.62%或许是一线曙光,但能否持续照亮前路,尚待观察。(《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