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傲男)近日,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食品”)在数据资产化进程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其基于中粮智尚(中国食品全资子公司)自动售货机业务开发的“自贩机商品销售表现分析报告数据”产品,成功完成会计入账,入表金额达102.3万元,该产品已经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和确权,并获得数据资产登记凭证。
目前,中粮智尚已成功实现该产品的商业变现。这标志着中国食品首个实现“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数据资产—数据收入”全链条闭环的标杆案例正式落地。项目从启动到落地仅用6个月时间,充分体现了中国食品跨部门高效协同、快速响应的数字化执行力,以及对数据要素价值转化的深刻理解与务实推进。
随着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落地实施,“数据入表”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然而,真正决定未来竞争力的,不是能否将数据记入资产负债表,而是能否构建起可持续的数据价值转化机制。
在中粮集团智转数改的工作要求和指导下,中国食品高度重视数据要素战略布局,前瞻性地布局数据资产化试点工作,率先提出“数据不仅要入表,更要变现;不仅要确权,更要流通”的核心理念。此次项目正是这一战略思想的落地实践,旨在通过中国食品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试点,建立完整的数据资产化及数据资产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及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由技术资产向表内资产的转化。
与仅满足会计入表的浅层操作不同,中国食品更聚焦数据产品的实际价值创造能力。本次上架的“自贩机商品销售表现数据分析报告数据”产品,整合了十一万台自动售货机消费行为、时序性运营等多维动态数据,经过脱敏处理与算法建模,可为运营管理、商品优化和销售预测提供可靠支撑。
为保障项目合规高效推进,中国食品多部门协同作战:数字化运营部和法律合规部分别制定发布《数据资产管理办法》《数据产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数据权属、使用边界与安全合规要求;财务部严格依据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完成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与入表;数字化运营部与中粮智尚团队紧密配合,快速完成数据治理、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与价值评估。整个过程体现了中国食品团队在科技应用上的创新意识与高效执行力。
本次入表的数据产品不仅深度嵌入中粮智尚内部运营体系,更具备外部交易属性,实现了“内外兼修、双向赋能”:对内,支撑精准补货、品类优化与营销策略制定,显著提升单机坪效与供应链响应速度;对外,面向零售品牌商、市场研究机构、城市商业规划单位提供第三方消费洞察服务,助力客户把握微观消费趋势。
目前,“自贩机商品销售表现数据分析报告数据”产品已经实现百万级交易规模。对于产品的未来应用前景,中粮智尚总经理魏星表示:“我们对数据产品的发展充满信心。第三方数据显示,智尚自动售货机市场份额国内排名第一,智尚自动售货机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极高的代表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自贩机商品销售表现数据分析报告数据’产品只是起点,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数据产品将产生数千万元级营收,成为中粮智尚的新增长曲线。”
此次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食品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据开发—资产确权—流通交易—价值创造”的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涵盖数据采集、治理清洗、产品设计、合规确权、估值入表、交易平台对接及后续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
以此为基础,公司已启动第二批高价值数据资产入表计划,聚焦供应链协同数据、区域消费画像图谱、渠道分销效率指标体系等核心场景。这些资产将丰富数据产品矩阵,推动数据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食品的实践,正是国家倡导的“数据要素×”行动在消费品领域的生动诠释。它证明:真正的数据资产化,不在于账面数字的增加,而在于是否能驱动决策、优化运营、创造增量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