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7 19:54:50 股吧网页版
40年40人|专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高地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来源:中国经营报

  四十载春秋砥砺前行,中国经济走过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折,也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驱动、质量增长的跨越式跃迁。

  正值《中国经营报》创刊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鲁政委,围绕宏观经济形势、银行业转型、消费潜力释放等话题展开对话,透视当下机遇与挑战交织下的中国经济脉动。

  鲁政委表示,中国经济具备强大的韧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化也在以新的方式继续向前,只要我们继续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就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战略机遇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鲁政委: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来看,一是我国具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继绿色三件套之后,2025年以来以DeepSeek、歼10战机、造船等为代表的技术发展再度惊艳世界,背后是我国制造业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供应链优势厚积薄发,中国经济迎来优势跃迁的战略机遇期;二是我国具有超大市场的需求优势,这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更为技术落地发展提供了实践出真知(learning by doing)的广阔实验场;三是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截至2023年,TMT相关行业的营收已经超越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中体量最大的产业,TMT对于整体经济产出的拉动效应也已然超越了房地产链条。如果说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房地产相关产业本质上反映的是人口在数量上的红利的话,那么,TMT相关产业则主要反映的是人口在质量上的红利,现在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迭创历史新高,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人口质量红利正处于迸发期。充分利用人口质量红利,需要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对内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对外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速服务领域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服务供给促进服务消费。

  从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来看,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不确定性增强,逆全球化呈上升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国内因素来看,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部分重点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供需矛盾有待缓解。不过,中国经济具备强大的韧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化也在以新的方式继续向前,只要我们继续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就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中国经营报》: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你认为,银行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哪些功能?

  鲁政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银行业可以在支持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和稳定就业方面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服务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银行业要适应经济结构变化的新特征,不断加深对制造业前沿发展趋势的理解,强化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做好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拉动更多就业岗位。5月9日,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未来,银行业加大对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消费领域企业发展和消费领域的产品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上述领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三是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结构,以综合化金融服务满足科技创新和财富管理需求。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走向由创新驱动,需要金融业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补齐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短板。未来,随着商业银行AIC试点范围拓宽,商业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渠道和工具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居民财富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养老金融需求上升,需要发展壮大财富管理业务。这也有助于从投资和融资两端共同发力,推动形成“财富管理规模扩大—加快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股权投资比例—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闭环。

  服务消费迎来增长窗口

  《中国经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促消费,哪些领域具有成为新消费增长点的潜力?

  鲁政委: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原因来看,包括了居民收入和消费供给两方面因素。居民消费取决于收入预期,这既包括工资性收入,也包括财产性收入,而一段时间内由于居民收入放缓、房地产阶段调整,对居民消费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性地提出了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举措。从结构性原因来看,我国当前处在消费服务化的趋势当中,一些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仍然有待释放,消费供给无法完全满足需求。此外,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效释放了相关商品的消费潜力,不过,针对耐用品的消费补贴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透支效应和挤出效应。202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加大社会保障和提升消费供给多个方面共同发力。

  从具备消费潜力的领域来看,相较于实物消费,服务消费领域具有重复消费特征、不容易形成透支,仍有较大潜力,可以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共同发力:一是民生保障型消费,如医疗、养老、托育等,仍然存在一定供需缺口,未来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构建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新发展模式、扩大对外开放来增加相关领域的服务供给;二是体育和文娱消费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可以更多依靠市场,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行业发展潜力。

  《中国经营报》:从政策角度,应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持续性?

  鲁政委:一是居民消费方面,可以将消费补贴向服务消费拓展,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创造更多就业。一方面,服务消费可重复性强,需求透支风险更小;另一方面,服务消费具有惯性特征,初期通过政策引导形成消费习惯后,后续由于惯性会转变为自发消费。根据测算,居民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具有较高的就业拉动效应,其投入结构中用于支付劳动力报酬比例较高;而且上述行业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在19个行业大类中排名靠后,2023年平均工资水平分别约相当于全行业均值的59%和60%。在发放餐饮住宿消费券的基础上,向居民服务业扩容,发放保洁、照护、托儿等家政消费券,这些行业都是就业密集的行业,可以在进一步释放居民服务消费潜能的同时,也能直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

  二是政府消费方面,可以增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从投资财政转向消费财政转变,加大政府在养老、育幼、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力度。例如,可以发行超长期人口重振特别国债(30—50年期),向生育家庭提供更多育儿、教育、住房补贴,提升生育意愿;加快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照护负担;加快实现按照人口常住地提供公共服务。

  三是继续推动资产价格企稳,通过财富效应提振消费。2021年下半年以来居民财产净收入呈现回落态势,是近年居民收入的主要拖累项。推动资产价格企稳,有助于稳定居民财产净收入,通过财富效应改善居民消费能力。未来应继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四是强化社会保障,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我国居民的储蓄率较高,部分源于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偏低,由此居民需要更高的预防性储蓄。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群体的保障支出力度,增设失业人员配偶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提升失业保障水平等,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