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天岳先进(688234)披露了其H股上市后的首份季度报告。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下降13.21%;归母净利润111.99万元,同比下降99.22%。
回溯业绩变动原因,主要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是公司执行了部分产品战略性的降价策略,以在国际竞争中加快公司市占率的提升;而碳化硅价格的下降,直接导致营收与毛利收缩;但公司认为,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碳化硅在终端市场的应用拓展;二是在AR眼镜等新应用领域和新客户,测试送样推动销售费用增加;大尺寸及新应用产品的研发投入拉升研发费用;三是,导致三季度净利润承压主要是公司的外汇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益使得财务费用大幅增长。
尽管在贸易摩擦大环境背景下,季度业绩承压,但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力度并未减弱。前三季度,天岳先进研发投入达1.23亿元,同比增长29.75%,显著跑赢营收增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1.09%,较上年同期增加3.67个百分点。天岳先进研发资源重点投向两大方向:一方面聚焦大尺寸衬底技术攻关,天岳先进已构建6/8/12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矩阵,涵盖12英寸高纯半绝缘型、导电P型及导电N型产品,持续推动整个产业向8英寸及更大尺寸转型;另一方面发力新兴应用领域,天岳先进正与消费电子行业全球领导者合作探索碳化硅在AR眼镜的应用,相关产品已进入客户送样验证阶段,并与舜宇奥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领域协作。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仍保持稳固。毛利率方面,前三季度维持在23.56%的水平,得益于其全球头部的行业地位与领先技术优势,在产品降价背景下仍能保持毛利率稳定。
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在长期发展层面上做了深度布局。在长期发展的资金上,A+H上市后公司资金储备充裕。截至9月末货币资金达33.77亿元,同比激增172.56%,为继续保持领先的技术实力、境内外产能扩张、新兴领域布局提供坚实资金支撑。
从行业价值与合作布局来看,天岳先进的长期潜力持续显现。碳化硅材料在AI服务器、新能源车、AR眼镜等领域的散热与耐高温特性,凸显其市场价值;尤其是AI领域,英伟达计划2027年前将CoWoS先进封装中间基板材料由硅换为碳化硅,公司已提前在技术与产能端布局。客户合作上,除推进AR领域伙伴协作外,公司在12英寸衬底领域已斩获全球头部客户订单,上海临港基地二期扩产也将重点布局12英寸产品。同时,公司近期接连获得国际认可,不仅在日本荣获第31届半导体年度奖“半导体电子材料”金奖(中国企业首次获此殊荣),还入选博世集团“全球供应商奖2025”,技术实力与产业链地位得到进一步验证。近期,天岳先进还凭借“高品质碳化硅单晶衬底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颁发的“半导体材料行业突出贡献奖”,技术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综合来看,天岳先进2025年前三季度在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继续按照公司的战略目标前行,巩固技术壁垒、布局12英寸衬底与AR/AI等新兴应用赛道,而充足资金保障,为市场地位的持续扩张奠定基础。同时,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后续可重点关注其研发成果转化效率、12英寸产品产能释放进度及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突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