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智能财讯葵花药业(002737)10月27日晚间公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公司称,受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成药企三季度出现整体性承压的局面。截至发稿日,已有共计29家中成药企业发布三季报,其中超21家企业出现业绩同比下滑。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称,今年三季度气温较高,属于呼吸道疾病用药的相对淡季。此外,今年以来药品集采的常态化开展以及挂网药品价格治理的持续推进,也对中成药企业的业绩产生了一定冲击。
线下承压转战线上率先抢夺即时零售市场
随着B2C电商平台的“拉锯战”在零售战场进入白热化阶段,以分钟为计量单位的效率“速度战”下的即时零售市场成为新的必争“桥头堡”。据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即时零售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是2022年的3倍;而据米内网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药店即时零售(药品+非药品)销售规模达487亿元,较2023年增长31.3%,增速远超传统渠道。
由此可见,在院外医药零售市场深度布局即时零售,与平台合作共同服务好消费者,已明确成为当前医药企业谋求增长动力与空间的重要举措。目前,药品零售渠道如美团买药、京东健康、叮当快药等平台业已掀起“30分钟送药闪电战”,通过 “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的即时零售模式,在重塑医药零售行业格局。药企们依托各大外卖平台渠道的赋能,寻找到结构性新机遇。
据葵花药业介绍,报告期内公司也基于自身线下业务基础,正针对即时零售场景迅速布局。在O2O线上外卖平台布局方面,葵花药业在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均已布局,例如,其与美团买药达成合作,于今年秋季开学期间围绕儿童感冒发烧急用药的场景,开展“开学季共同守护孩子健康”的营销活动。据介绍,该活动期间,葵花药业“小葵花”品牌旗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儿童感咳品种交易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
聚焦慢病季节病痛点赛道在潜在需求波动中迎新增长
除线上渠道外,随着我国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各类慢性疾病及特定健康领域用药市场的需求正不断提升,相关市场潜力仍然较大。以肠道健康市场为例,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调研机构预测,2029年中国便秘药市场销售收入可达到73.13亿元,2023-2029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85%。具备长期需求的慢性病管理及特定健康领域用药等中成药行业细分赛道正呈现出新的增长潜力。
基于在慢性病领域的长期布局,葵花药业洞察国产渗透性通便药物的市场空白,于报告期内推出国内首仿聚乙二醇3350散,在疗效、安全性、适用性及效益性价比方面都具备优势,预计有望拉动企业消化道健康品类的新增长。
此外,在发热领域,葵花药业继续推动产品布局。据葵花药业日前披露公告显示,其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已正式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将在原功能主治的基础上开展用于“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挖掘已上市品种在发热领域的增长新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专家预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我国的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流行毒株也与去年不同。据了解,冬季气温较低,人体免疫力处于全年相对较弱时段,叠加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使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在这一季节高发。
对在儿童感冒咳嗽及呼吸道疾病领域拥有完善产品矩阵的葵花药业而言,面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其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产品,作为家庭常备药,有望在潜在的需求波动中迎来新空间。
综合来看,中成药行业在长期而言仍具备一定的挖掘空间。据美兴科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8月医药即时零售的TOP 20二级品类中,有17个品类同比正增长,其中,内分泌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超50%,肝胆用药、心脑血管连续7 个月同比增速超40%,另有10个品类同比增速大于10%,展现出了较大的增长潜力。
公司表示,尽管当前中成药行业整体面临阶段性压力,但葵花药业正通过“线上渠道深耕”与“线下产品迭代”积极应对。短期内,公司有望借力流感季节捕捉市场机遇;中长期则凭借在慢性病管理、儿童专用药等细分领域的持续研发与渠道开拓,不断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行业变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葵花药业的结构性调整与新增长曲线的塑造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