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龚梦泽熊永红)日前,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今年前九个月,该公司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同比大幅下滑99%。
电动化转型方面,公司于9月份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推出,延长多款燃油和混动车型市场生命周期,为此公司产生了高达18亿欧元的巨额支出。据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战略调整带来的总投入将高达31亿欧元。此外,基于内部电池生产计划终止,相关重组措施带来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战略转向“内耗”之外,外部环境的剧变带来的关税成本激增,同样伤筋动骨。保时捷方面表示,今年前9个月,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为3亿欧元。保时捷公司财务与信息技术执行董事白禹翰表示,今年全年美国关税政策将给保时捷带来约7亿欧元的损失,未来几个月公司将针对美国市场上调售价。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曾经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自2021年以9.57万辆的交付量达到顶峰后,保时捷在华销量持续走低。
数据显示,2022年,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同比下降2.5%;2023年,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至15%,这也使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全球唯一下滑的区域;2024年,保时捷全球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而中国市场则同比下降了28%。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中国市场出现大幅下滑,仅售出21302辆,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29551辆下滑28%。记者注意到,比亚迪、蔚来、极氪、小米等国内自主品牌以“高性能+高智能+快迭代”的组合拳,连续推出电动超跑与豪华轿跑车,直接分流了原本属于Taycan、Panamera的潜在买家——保时捷的品牌溢价在“国产科技豪华”面前迅速褪色。
中国市场销量的“滑铁卢”对保时捷当年主要财务数据造成了直接影响。保时捷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为400.8亿欧元,同比下降约1%;销售利润为56.4亿欧元,同比下滑约23%。
对于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保时捷CEO奥博穆在2024年财报会上表示,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保时捷未能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他表示:“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形势严峻。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
面对当前经营压力,保时捷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