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孚生物(300482.SZ,股价21.24元,市值99.42亿元)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今年前9个月营业收入为16.90亿元,同比下降22.52%;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降幅达69.32%,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545.91万元。
对此,万孚生物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IVD(体外诊断)行业经营情况整体低迷,三季度仍然处于行业盘整期。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目前行业政策面的拐点还未到来。去年化学发光肿瘤、甲功的集采中标结果,两年左右时间会陆续落地,预计集采落地的影响会持续到明年;DRG检测套组要求拆套餐,单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对于医院整体的检测量有较大影响。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万孚生物松山湖生产基地已落成,正在推进知识城生产基地建设。此外,公司已启动股份回购计划,同时海外市场布局与技术升级持续落地。
现金流与资产结构生变
单季业绩由盈转亏,成为万孚生物2025年以来的显著转折。今年第三季度,万孚生物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下降26.66%;归母净利润亏损5545.9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69.2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7090.64万元,同比降幅达213.09%。从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270.92万元,同比下降69.59%;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股,同比下滑70.21%。
财务数据变动背后,多项资产负债科目呈现显著调整。其中,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2.05亿元,较年初的8.29亿元下降75.24%。对此,万孚生物解释称,主要因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股利所致。
此外,截至报告期末的应收账款为10.46亿元,较期初余额下降0.69亿元。对于应收账款变化,万孚生物在此前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年初已将应收账款和终端纯销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是因为近一年以来,IVD行业受到集中的政策挤压,如医疗集采、医保控费、拆套餐、检验结果互认等,导致医院终端的检测量下滑,产业链上的现金流转速度变慢。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1454.18万元,较年初激增183.86%,主要因松山湖生产基地和知识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增加。
记者了解到,知识城项目已经完成招拍挂流程,松山湖项目已经落成。万孚生物表示,知识城项目的目标是形成以干式免疫检测试剂为主的智能化生产能力,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松山湖项目将有力助推公司研产智造升级。
股份回购与业务调整双线并行
就营收与利润承压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改善举措,万孚生物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从自身经营来看,首先,今年公司经营必须消化的是增值税率的调整,国内销售增值税率从3%调整为13%,对除税后收入同比增速影响较大;其次,公司强化现金流量管控,对短期的收入增长有一定影响;公司还将对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业务进行剥离,同时推动运营改革,以提升运营效率,激发组织活力。
尽管业绩承压,万孚生物仍在推进股份回购与业务调整动作。万孚生物表示,公司于9月23日披露新一轮回购方案,计划未来6个月内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6000万元,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9月26日,万孚生物完成首次回购,以21.21元/股的价格购入1.3万股,总金额27.57万元。对于后续回购计划,万孚生物表示,后续公司将结合市场行情及资金情况统筹安排实施回购,相关进展也将通过深交所及时公告;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长效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公司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在业务端,万孚生物将2025年定位为“公司业务调整年”。从国内层面来看,荧光业务后续预计稳定发展;在化学发光业务层面,公司将继续以血栓为代表的特色项目为基石,维持特色项目高速增长的基础上,通过900速、流水线产品的导入,扩展二三级医院的覆盖率;胶体金业务方面,公司将在持续开拓呼吸道业务的前提下,继续在非呼吸道业务发力。
国际市场也被万孚生物视为重要的增长引擎。万孚生物表示,在产品线方面,公司在夯实海外胶体金、荧光业务基本盘的基础上,持续导入管式发光、单人份发光、电化学等新技术平台,海外市场广阔,未来长期增速预计可观。
万孚生物还表示,将通过数字化提效,加大ToC投入,持续开拓市场,让公司业务发展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