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申铖)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如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哪些成效?……面对这些问题,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予以坦诚回应。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良好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刘修文委员询问,“十四五”以来,国资国企保值增值情况如何?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268.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的401.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从97万亿元增长到141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76万亿元增长到109.4万亿元。营业总收入接连跨过70万亿元和80万亿元,最近三年保持在80万亿元以上;利润总额总体保持稳定。同时,国有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也都稳步提升。
她表示,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良好,企业国有资产质量更优、“家底”更厚。国有企业发展“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度符合预期
2025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收官之年。田学军委员询问,这一行动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如何?成效如何?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将实施深化提升行动作为重要任务,会同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总体进度符合预期,有信心在年底前高质量完成主体任务。
他表示,主要成效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聚焦增强国有经济战略功能,有力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聚焦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潜能,有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提升国资监管的整体效能,有力统筹“放得活”与“管得住”。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朱明春委员询问:国有经济布局具体要优化什么、怎样优化?结构调整要调整什么、怎么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关于优化什么、调整什么,需要紧紧围绕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做到“三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关于怎么优化和怎么调整,李春临说,需要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形成优化调整的机制性安排。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机制化安排,加大工作力度,调存量和优增量并举,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实现国有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企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向巧委员询问,“十四五”时期,推动国企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成效如何?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了一批大国重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欧阳昌琼委员提出了如何更好发挥国有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更趋稳定的询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对此表示,“十五五”时期,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强链补链中的中坚作用,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支持国有企业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中勇挑重担,支持国有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建设的主导作用,支持国有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国资央企将坚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力打造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张玉卓说。